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解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改革已经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历程。每一次的政策演变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围绕医改中一两个民生关注的焦点予以调整,不断完善医疗体系和医保政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演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小儿FC患儿的临床资料,从EEG演变特征上预判病情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临床提供诊断诊断治疗依据。结果EEG异常率110例中正常73例(66%),异常37例(34%)。异常表现早期以全导成簇爆发高波幅慢波活动为主,中期可出现散在性、局限性慢波表现,后期可出现尖波、尖慢波活动,本组中单纯全导成簇暴发高波幅慢波异常19例(51.4%),成簇暴发的高波幅慢波、伴有散在性、局限性慢波异常11例,呈尖波、尖慢波发放7例。结论FC患儿临床及EEG演变有一定规律,可据此在临床上积极干预,促使病情转归向好的方向发展。

  • 标签: 高热惊厥 临床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在扩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ADC图上的信号强度变化特点及随时间变化的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及同期分析脑梗死MR-DWI检查的病人数例,自发病当天开始将发病分为1天至15天的时间段,并分别观察脑梗死病灶在DWI及ADC图上的信号变化特点并记录。结果脑梗死病人在DWI系列上的高信号约第10天时转为低信号,而在ADC图上的信号有低到稍高。结论了解DWI在脑梗死发病中信号降低的具体时间并通过ADC图加以具体分析,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演变过程进行分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儿肾积水的演变规律及预后情况。方法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抽取观察对象120例,其中60例为观察组,均确诊为胎儿肾积水;另外60例为对照组,为孕检健康的孕妇。在两组间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胎儿肾积水的演变规律和预后措施。结果观察组中胎儿有明显肾萎缩、积水、肾盂肾盏扩大情况,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孕妇有盆腔的肿瘤、炎症;胃肠道病变等情况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均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结论胎儿肾积水的诊治非常重要,要充分了解其演变规律、致病因素等等,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帮助患儿缓解病症。

  • 标签: 胎儿肾积水 演变规律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心电图在心肌梗死(AMI)诊断中具有特征性改变的演变规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以及便捷、快速、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在心肌梗死定性、定位、分类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和取代的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期十分混乱,造成混乱的原因很多,包括与国际接轨的尺度掌握问题,最初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期十分明确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这种心电图分期的主要依据是心电图的相关表现并参考心肌梗死的发生时间。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心电图诊断有了较大的改观,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更加显露了急性心肌梗死改变与冠状动脉解剖、心脏功能及再灌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临床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认识,新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心肌坏死生化标记物的发现,使开始准确的诊断心肌梗死并作及时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减少了死亡率,提高预后水平已成现实。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期 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算中医证候演变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36例脑梗塞患者,在风、癖、火、痰、阴虚、气虚六个基本症候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研究,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价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单证分布情况,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ESS评分情况,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结果对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着队形护理干预,有助于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超早期静脉溶栓 中医证候演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例高钾血症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前后心电图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收治的1例高钾血症致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心肺复苏前后心电图演变规律。结果该名高钾血症致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前心电图类型为室颤为主,心肺复苏后首先恢复为交界性心律,QRS波群振幅低小,复苏后24h转为窦性心律;停搏前QRS波、PR间期、QT间期数值均>复苏后24h>自主循环恢复即刻,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心肺复苏前后心电图演变动态可准确揭示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并为窦性心律的恢复以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准确指导。

  • 标签: 高钾血症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城乡地区每千人口医护人员配置的空间格局,以期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IDW插值法及局域相关分析技术对全国人力资源区域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和直观展示。结果城市和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均有空间正向自相关性,为空间聚集性分布,且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存在高配置的地区聚集性。北京是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拥有量最多的地方,表现为“热点”区域;而西藏和重庆呈“冷点”现象。结论全国每千人医护人员数配置在北京、吉林、青海、西藏和新疆等存在聚集现象,城乡空间分布不均匀,有待进一步优化配置。

  • 标签: GIS 医护人员 配置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国外学者对碎裂QRS波的其发生机理提出了多种学说,总体上对其发生机理存在诸多争议,认识尚显肤浅,普遍认为发生碎裂QRS波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肌坏死,本例心电图上碎裂QRS波的动态变化极难以心肌坏死来解释,推测心肌损伤同样可以产生QRS波的碎裂现象。

  • 标签: 碎裂QRS 动态演变 机制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更准确判定AMI及早期实施对AMI的干预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随着AMI后病情的进展,NT-ProBNP与BNP也随之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中NT-proBNP水平对AMI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前后pro-BNP的演变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ro-BNP 再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占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总患者例数的7.1%;患者积液现象转化为血肿的时间段为病情发生后的3个月,3例患者均通过钻孔引流的方式治愈出院。结论老年人发生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现象是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因素,钻孔引流法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

  • 标签: 老年人(大于60岁) 颅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