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兰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细胞因子影响。方法将因黄疸入院且符合条件的71例(男性40例,女性31例)足月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42例予光疗,同时服用妈咪爱和鲁米那治疗3天,对照组29例服用妈咪爱和鲁米那治疗3天,治疗前后分别行总胆红素水平和细胞因子IL-6、IL-10、TNF-α检测。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光疗后总胆红素水平均有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更明显;2)试验组和对照组光疗前后新生儿细胞因子IL-6水平降低(p<0.05),而对细胞因子IL-10、TNF-α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光疗可使血IL-6水平降低,进而影响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 标签: 光疗 高胆红素血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婴儿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进行干预,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清中主要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及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探讨辛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滴入LPS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随机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两周后给予辛伐他汀2.5mg/kg灌胃治疗,每天1次,治疗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中IL-8、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测定肺组织中IL-8、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率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8、TNF-α、CRP浓度均降低(P<0.05)。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8、TNF-α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减轻肺组织及气道炎症,对COPD大鼠的炎症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炎症 大鼠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ITF通过诱导肠上皮细胞移行,促进损伤后肠道黏膜的快速修复,在维护肠黏膜的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机制为ITF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β-连环蛋白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使β-连环蛋白磷酸化,削弱β-连环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交联,干扰细胞间黏附,从而促进细胞移行。

  • 标签: 肠三叶因子 肠上皮细胞 细胞移行 保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干出血清除血肿对脑干出血后急性期继发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采用配伍组设计,分为出血对照组组和微创手术组。每组分3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采用尾动脉取自体血脑桥注射法,制成脑干出血模型,抽取静脉血对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进行ELLISA检测,记录神经功能评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手术对致炎因子影响。结果脑干出血早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逐渐升高,至72h到达最高,手术组与出血组比较,两种因子术后12h无差异,24h和72h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干出血自然病程中,血肿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反应导致炎症介质增加,而及时清除脑干血肿能明显降低致炎因子水平,对预后有利。

  • 标签: 脑干出血 血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凋亡功效,还能够作用于机体其他系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对其机制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从抗凋亡、促分泌方面做一概述,对临床指导糖尿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IGF-1 细胞凋亡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炎症因子影响。方法102例确诊Ⅱ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益生菌组(n=53)和对照组(n=49);益生菌组每日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制剂,实验室检测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并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的水平。结果益生菌组的FMN、GLU的情况经干预后均好于对照组,HbA1c也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经干预后TNF-α血清浓度显著下降,而脂联素血清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补充治疗有助于血糖控制情况的好转。

  • 标签: 益生菌 Ⅱ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离心法制备对冷沉淀凝血因子(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站2016年及2017年的120袋冷沉淀制品,按照制备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袋。对照组按照传统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实验组按照改良离心法制备冷沉淀,测定两种制备方法中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传统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的合格率达到96.67%,改良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合格率为98.33%,二者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凝血因子Ⅷ含量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改良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其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可提高冷沉淀制备质量。

  • 标签: 改良离心法 冷沉淀 凝血因子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的观察,分析孟鲁斯特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影响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一组在治疗中加入孟鲁斯特这一药物,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白天和夜间的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孟鲁司特治疗的患者效果更明显。

  • 标签: 孟鲁司特 哮喘急性患者 外周血炎症因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ail对Hela细胞侵袭的作用。方法采用Hilymax法进行细胞转染,RT-qPCR法检测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SnailmRNA表达下降约72.3%(P<0.01);Snail蛋白水平下降约54.2%(P<0.05)。在24h,48h,72h,干扰组较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下降,其抑制率约为17.6%(P<0.05),31.5%(P<0.01),36.1%(P<0.05)。结论Snail下调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Snail 宫颈癌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0例烧伤患者,每例患者选择同一块深度烧伤创面的两部分,分别采用rhEGF法和rhEGF+rhFGF法换药治疗,评价上述受试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SI)及愈合速度。结果rhEGF+rhFGF法残余创面愈合时间(12.45±8.42)天,明显少于rhEGF(29.7±10.12)天(t=2.225,P<0.05);两种方法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意义(t=1.684,P>0.05);愈后2年rhEGF法SI为8.92±1.78,明显低于rhEGF+rhFGF法6.12±1.54(t=2.116,P<0.05);所有受试创面均无肿瘤形成、癌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治疗深度烧伤创面,能明显减少后期瘢痕的形成,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烧伤创面 愈合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对G250抗原在肾癌细胞上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IL-2,IFNα,IFNγ等细胞因子作用肾癌细胞系786-0,OS-RC-2后G250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细胞因子对两种细胞系上G250抗原的表达有上调作用且与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在针对G250抗原的肾癌免疫治疗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G250 细胞因子 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简称极化液)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lipopolysaccharide,LPS8mg/kg),极化液组(LPS8mg/kg+GIK4ml?kg-1?h-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比较,注射后3d脓毒症组和极化液组大鼠血清TNF-α,IL-10升高(P<0.05);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脓毒症组大鼠TNF-α,IL-10升高,而极化液组TNF-α下降(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注射后3d和5d极化液组大鼠TNF-α,IL-10、TNF-α/IL-10比值较低(P<0.05),且极化液组TNF-α/IL-10比值在制模后5d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GIK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对内毒素造成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采用血液净化对炎症因子的清除及预后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25)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25)行血液净化,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清除情况与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好转率为88.0%,高于对照组68.0%,对比P<0.05。结论血液净化可有效消除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净化 脑出血 炎症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老年心衰患者NT-ProBNP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氟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NT-ProBNP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TNF-α、IL-6及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应用于老年心衰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氟伐他汀 老年心衰 NT-ProBNP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戒烟对于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存活的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130例,对吸烟者进行戒烟。观察戒烟成功组、戒烟不成功组与非吸烟者6月来的心血管事件情况,测定入选时及6月后血液黏度及炎症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戒烟成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8%)明显低于戒烟不成功组(35.1%),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2、戒烟成功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2、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戒烟不成功组(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戒烟可明显改善吸烟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吸烟者体内的炎症水平升高及血液黏度增高导致冠心病恢复期不良事件增多。

  • 标签: 戒烟 心肌梗死 血液黏度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马齿笕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因子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脂饲料喂养90d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肾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马齿笕多糖100、200、400mg•kg-1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0d。另设正常组大鼠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D90采集尿液,终点法测其24h尿白蛋白(UP)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含量。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肾脏中纤维化因子FN、TGF-β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马齿笕多糖治疗组血清中Scr、BUN、UP含量明显降低,纤维化因子FN、TGF-β1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马齿笕多糖能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纤维化因子的含量有关。

  • 标签: 马齿笕多糖 糖尿病肾病 纤维化因子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疗法、给予抗凝类要我、扩张冠脉血管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ACEI类药物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能够改善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炎症因子 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肺汤对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抑菌、止咳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肺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呼吸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IL-10指标高于观察组,IL-2、INF-γ、FEV1及FEV1%指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益肺汤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可大幅度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提高肺功能,补肺益气,利于预后。

  • 标签: 慢性支气管肺炎 益肺汤 炎症因子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NTF差异,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严重并发症及治疗后结局中CNTF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CNTF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P<0.05)。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CNTF在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血清CNTF显著低于无严重并发症及存活患者(均P<0.05)。危险因素分析表明CNTF<10.2ng/mL为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CNTF影响因素为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情及预后评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睡眠障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影响因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细胞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替米沙坦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IL-6和hs-CRP含量。结果替米沙坦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清TNF-α、IL-6和hs-CRP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使炎症反应得到适当控制,利于血压稳定正常。

  • 标签: 替米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