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线性是反映实验方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临床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砝码。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分析和系统方法已用于线性评价,检测结果的偏差与线性密切相关。用RIA法定量β-HCG在与临床密切结合上存在较大差异,分析方法与待测物浓度常呈非线性关系,出现非线性偏差,导致准确性不高和实用性不强,测定值与真值有较大的偏倚。通过确立实验检测方案回归线性检测可报告范围,达到回归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 标签: RIA 可报告范围 线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新的数学模型预测肺部肿瘤在500ms后移动的位置以补偿使用动态肿瘤跟踪放射法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由于多叶准直器(MLC)控制系统的延迟所造成的误差。方法使用具有外源性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网络(NARX)建立数学模型,使用实时循环学习算法对其进行训练,在模型训练后可以对肿瘤的位移进行预测。结果①建立的新的数学模型能够计算出肿瘤未来500ms后移动位置的估计值,并与500ms后肿瘤真实的位置相近,证明建模的成功。②预测的七名癌症患者的未来的肿瘤移动位置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和门控占空比相比于先前的研究者建立的数学模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结论使用新模型的预测结果相较于以前的模型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停留在理论模型阶段,需要继续进行改善。

  • 标签: 放射治疗 呼吸引起的肿瘤运动 主动跟踪和动态传递 肿瘤位置预测 具有外源性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网络
  • 简介:摘要300例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成功率100%,视力恢复良好。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预防控制眼压升高、前房积血、虹膜粘连、晶体移位及感染等护理措施,患者视力从0.3提高到平均0.6以上,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 标签: 白内障 囊外晶体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irisclipintraocularlensIOL)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术治疗无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无后囊或少后囊存在的无晶体眼进行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术。术后1天、1周、1月、3月随访,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visualacuity,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角膜透明性、眼压(intraocularpressure,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endothelialcells,CEC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月,术后VA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前、术后BCVA无显著变化;术后3月角膜均恢复透明(除一眼术前即已因外伤继发角膜瘢翳而混浊),术后3月IOP平稳正常,CECs较术前无或仅有少量减少,无一例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继发性青光眼、脉络膜脱离、出血、炎症渗出等并发症。结论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术治疗无晶体眼,具有屈光矫正效果好、稳定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等优点,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 无晶体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后发生中央拱高时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内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100名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前记录前房角色素分级并通过房角镜检查房角,并测量前房容积以及前房角的宽度,分别以ACV和ACA表示。手术治疗完成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继续测量ACV、ACA以及中央拱高,同时对前房角色素分级进行记录,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ACV、ACA以及中央拱高的关系。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拱高为(512.23±115.43)μm、(506.86±112.21)μm、(502.21±105.12)μm;ACA减少量为(13.86±2.21)°、(13.35±2.06)°、(13.04±2.11);ACV为(94.21±13.43)mm3、(94.03±13.04)mm3、(93.95±12.32)mm3。无房角色素分级为Ⅱ级以上患者,中央拱高程度越高ACV、ACA减少量越大,呈正相关性。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后表现出前房容积降低,中央拱高对前房结构关系密切,与ACV、ACA减少量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中央拱高 前房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与衍射多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385只眼,根据晶体设计原理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衍射多焦型)和研究组(B组,区域折射多焦型)。A组共192只眼,B组共193只眼。随访1年,对比观察两组远、中、近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裸眼远、中距离与最佳矫正远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裸眼近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最佳矫正近视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衍射多焦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裸眼中距离视力和最佳矫正中距离视力与区域折射多焦型人工晶体无明显差异;在裸眼近视力方面,区域折射多焦型人工晶体优于衍射多焦型人工晶体

  • 标签: 多焦型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植入术 视觉质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透明晶体置换术矫治高度近视两种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1组54例104眼超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2组86例158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晶体置换术,术后随访3-3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术后3月患者裸眼视力≥0.5者1组80眼(76.9%),2组111眼(70.3%);术后12月1组91眼(87.5%),2组124眼(7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月等效球镜度数分别是I组-1.66±1.12D,II组-2.68±2.02D。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1组中于术后24小时内高眼压5眼;术后3月发生眼底黄斑出血1眼。2组中术后2月发生黄斑出血3眼;术后半年到1年间发生网膜脱离4眼;后发性白内障10眼,行YAG激光后囊切开3眼;发生2眼人工晶体移位,1眼手术复位,1眼观察。主诉夜间眩光症状者1组4例,诉视近困难者2组6例。结论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晶体置换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屈光度等;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高度近视 有晶体眼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星点像是作为检测和判断物镜光学统成像质量优劣的依据,其原理是以点光源透过星点板和被检物镜后在视场内形成的星像图,其在焦点处及焦点内外不同截面上的光强弱分布和几何形状来定性评价光学统成像质量。本文介绍了物镜慧差、球差、像散、畸变等像差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运用星点校正法来检测和校正各类像差,以提高光学显微镜的成像质量。

  • 标签: 星点像 物镜 检测 校正
  • 简介:摘要白内障囊外摘出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有许多并发症,本文将其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二大类,对他们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探讨共同提高该手术的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预装式推注器进行人工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净后,试验组76例采用预装式推注器植入ks-3(canon-staar公司),对照组67例采用传统推注器植入SN60ATIOL(ALCON公司)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第1,第3,第6,第12个月时进行详细眼科检查,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术后各阶段视力均比术前提高(P均0.05),术中IOL破损,改变植入方法IOL翻转,IOL光学面夹痕,IOL光学面折痕,IOL襻弹出囊袋口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1.3%,2.2%,0%,0%,0%,对照组分别为0%,0%,1.5%,15.2%,9.5%,2.7%,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预装式推注器和传统式推注器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相比之下,预装式IOL更具备操作简单,方便清洁等优势,是一种较好的IOL植入方法。

  • 标签: 白内障人工晶体推注器预装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悬吊的手术疗效,分析人工晶体悬吊术在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的无晶体眼对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26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一期或者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12月。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后发现,所选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且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在对患者进行随访过程中,仅有3例出现人工晶体位置偏移的情况。结论对于无法常规进行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对矫正屈光不正效果明显。

  • 标签: 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巧用输液器点滴系数之比来计算输液速度,简化计算程序,缩短计算时间。方法甲、乙、丙三人分别用传统计算输液速度的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与用输液器点滴系数之比计算输液速度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甲、乙、丙三人用输液器点滴系数之比计算方法所花费的时间均短于用以传统方法计算所用的时间,此方法简便、节省时间。

  • 标签: 输液器 点滴系数之比 计算 输液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囊内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半脱位的效果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晶状体囊内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或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晶体半脱位19例(19眼)。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所有病例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前视力0.1以上6眼(31.58%),术后视力0.1以上16眼(84.21%)。术前并发症术后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和痊愈。结论晶状体囊内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或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晶状体囊内摘除 晶状体半脱位 前段玻璃体切除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线性总义齿固位稳定性。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线性总义齿修复患者24例,根据其牙槽嵴骨吸收程度进行分级,固位力测试仪对上下颌总义齿固位力进行测试。结果线性上颌总义齿固位力测试结果2例固位力值<30N,9例固位力值为30-40N,13例固位力值为>40N;线性下颌总义齿固位力测试结果Ⅰ+Ⅱ级为(3.73±0.58)N,Ⅲ级为(3.02±0.62)N,Ⅳ级为(2.67±0.71)N。结论在线性总义齿在功能状态下,剩余牙槽嵴骨吸收较为严重的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义齿固位性,更利于义齿功能的发挥。

  • 标签: 线性 总义齿 固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批量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2010年9月,2011年5月,我们共为313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了术中的护理配合。结果熟练紧凑地配合,加快了接台手术的周转速度,无手术并发症,取得术者与病人的双满意。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是做好大批量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基础,术中熟练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规范细致的护理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显微镜下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92例白内障患者出院时裸眼视力4.0以下2例,占2.2%,4.0~4.568例,占73.9%,4.5以上22例,占23.9%。结论显微镜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裸眼视力 复明
  • 简介:摘要经络实质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肥大细胞为代表的结缔组织细胞、神经系统、结缔组织间质在经络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只存在于活体动物,受技术手段的局限,无法对其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所以经络的实质一直缺乏直接证据。活体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对存活组织和动物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新型荧光探针的开发和光纤式双光子内窥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有望给经络实质的研究带来突破。

  • 标签: 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 活体光学成像 经络实质 循经感传 肥大细胞 结缔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光学喉镜与普通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的比较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3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普通喉镜插管,而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光学喉镜插管。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如IDS分值、插管时SPO2值、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了解,并且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建立有效气道时间以及插管成功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的IDS得分明显较低,插管过程中SPO2值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更少,p<0.01。即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插管质量较为良好。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气管插管时,采取光学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的损伤更小,并且插管效果更为良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光学喉镜 普通喉镜 急诊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器械处理。结果通过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手术顺利完成。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术后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87例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来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387例患者(387眼)仅35眼出现不同的轻度的术后反应,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第一天视力≤0.1以下者5例(占1.3%),0.1-0.3者45例(占11.63),0.4-1.0者337例(占87.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配合、术后的病情观察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