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PD护理门诊的开设对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7年10月开设COPD护理门诊,分别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护理门诊的开设能够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恢复其肺功能,建议积极在各个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COPD管控护理门诊 COPD患者 生活质量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已受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整顿前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使用 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中常见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行临床免疫检验30患者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措施;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行临床免疫检验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检验过程中实施对策,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影响临床检疫检验的因素主要包括检验人员操作水平、样本质量、检验温度、湿度以及清洁度、清洗液更换等等。在实施质量相关措施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甲胎蛋白、甲状腺功能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做好其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消除检验过程中的诸多不良因素,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常见影响因素 管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医药经济随之高速发展,公众对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阐释我国药品GMP认证检查工作现状,其次简要介绍风险在药品GMP认证检查工作中的应用,最后总结风险下的GMP认证检查工作实施策略,进一步优化GMP认证。

  • 标签: 风险控制 GMP认证 应用研究 策略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燃油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为满足其燃油需要,大型油库的数量也在增加。油库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汽油、柴油、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次研究以湖南省某大型油库为例,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评估和要点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消防泵房噪声风险等级可容忍,储罐检维修化学危害因素风险为低至中等,水处理池检维修作业风险等级为低。要点为储罐检维修、的急性中毒。

  • 标签: 油库 职业健康 危害因素 风险评估 管控要点分析 噪声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检测技术和临床的辅助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微生物的检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准确、快速是对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与理化检验相比基层微生物检验能力比较薄弱,加强基层微生物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基层 微生物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的设施、流程及影响质量的因素,以改善和提高对器械清洗质量的防,从而提高清洗质量。方法对12所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医疗器械,采用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消毒供应室的区域划分、医疗器械的清洗设备、流程及清洗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消毒供应室设施的配备率为23.1%~76.9%,在抽检的3118件医疗器械中,只有33.1%的清洗流程达标,63.2%的器械质量合格。结轮医院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清洗设备的配备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医疗器械清洗不规范,清洗质量合格率较低,要加强对供应室的投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质量监控,以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医疗器械 清洗设备 流程 质量 防控
  • 简介:摘要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担负着全市餐饮服务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体、职业健康监护、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以及传染病监测防等任务,其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减少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和责任,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公正、准确的检测报告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本文就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几个方面作了综述性介绍。

  • 标签: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运行 疾病检测
  • 简介:摘要为了让基层疾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数据更科学、可靠和准确,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相关的检测活动进行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检验能力合管理水平。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要点包括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加强与公卫医生的横向联系、领导重视等。

  • 标签: 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留置导尿与拨时限的选择,对孕、产妇心理、尿道刺激症状及拨后对排尿的不同影响程度,从而选择最佳置与拨时机。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60例宫产术孕、产妇,术前留置导尿与术后拨时限的不同选择,将术前30分钟置、术后24小时拨与麻醉平面出现后置、12小时拨对孕、产妇心理、尿路刺激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产妇进行比较时发现麻醉平面出现后置、术后12小时拨对孕、产妇尿道激症状轻容易被孕、产接受。术前30分钟置、24小时拨对尿道刺激症状重不易被孕、产妇接受。结论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的最佳时机是麻醉平面出现后,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1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2的置率的。方法利用品管圈工具,以“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为主题,以患者介入手术的先后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开始前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0例,对所有的首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查验,分析留置尿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实施。结果在实施相应措施后,介入术后患者留置尿率由22.5%(9/40)下降至7.5%(3/4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

  • 标签: 品管圈 介入手术 留置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般管理模式和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各个科室的68名护理人员,34例为对照组34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接受NO~N3级分层级管理模式;重点考察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和患者对于不同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所实施的整体护理、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文件护理、护理出错次数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自身和患者满意度,护士操作技能和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与分层级管理模式前比较有显著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一般管理模式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一次性使用鼻氧与输氧系统连接供人体吸氧用1,在我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2,此次调研性检验针对14家生产企业,抽检一次性使用鼻氧共21批次。通过对密封性、连接强度等重点项目的检测、结果统计及分析,以期掌握一次性使用鼻氧质量状况,对监管部门规范其使用、制定在用技术要求提供依据。

  • 标签: 一次性使用鼻氧管 检测结果 质量分析 密封性 连接牢固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靶输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围拔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5月开展本次关于腹腔镜手术效果的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20例无特殊性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将所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在手术完成之前40分钟开始对B组患者患者靶输注右美托咪啶0.3ng/ml,C组靶输注右美托咪啶0.9ng/ml,A组(对照组)患者靶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总结三组患者苏醒、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情况。结果三组在苏醒、拔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数据差异突出,A组与B组数据优势明显,相对于C组而言统计学结果达到意义标准(P<0.05)。结论靶输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围拔期的临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输注右美托咪啶0.3ng/ml可以促使围拔期血流动力学状况更加稳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靶控输注 右美托咪啶 腹腔镜 全麻手术 围拔管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时发生置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对PICC置时减轻患者疼痛和情绪紧张,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的新辅助方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送管困难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治疗泪小断裂方法的疗效。方法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33例33眼下泪小断裂患者,采用改良植术即在泪点扩张器引导下,将植逆行引出泪点的方法,行泪小吻合,观察术后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33例中,32例通畅,无流泪症状,1例因脱而不通,总有效率96.96%。泪点及泪小均无撕裂现象。结论扩张器引导下行泪小断裂麻醉下植吻合术是一种损伤小、效果好的方法。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泪点扩张器 泪小管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鼻空肠营养与普通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肠内营养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鼻空肠营养,对照组采用普通胃,比较两组患者食物返流、肺部感染、脱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在返流、肺部感染、意外脱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在腹泻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置鼻空肠营养管有利于减少置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应推荐使用。

  • 标签: 插管法 鼻空肠营养管 普通胃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留置胃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观察改良型胃固定法结合(圆角鼻贴)结合“工”字胶布高举平台法在胃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留置胃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M胶布制作的鼻贴固定法,观察组使用3M胶布制成的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在面颊部用高举平台法加固。结果观察组病员卷边率、胃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贴更换时间显著延长,留置胃时间延长。结论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的高举平台法应用于胃固定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增强了固定效果,提高了病员的舒适度。

  • 标签: 胃管固定 改良鼻贴 高举平台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年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的最宜留置长度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4例非尿道畸形成年男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气囊导尿留置长度不同分为导尿置入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的观察组与置入导尿管见尿液流出,随后置入7~10cm的对照组,将两组24h内不适感、血尿、尿道口出血、排尿障碍发生率作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血尿发生率为25.2%高于观察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口出血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组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气囊导尿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是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的最宜置入长度,在此基础上注入0.9%氯化钠溶液可在一定程度提高置安全性,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成年男性 气囊导尿管 置管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