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5例)和单纯急性心肌梗死(53例)的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彩超、血脂、血流变及急性心肌梗死后3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评分。结果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小病灶,多发性梗死发生率高,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多合并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临床治疗效果差的特点。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降糖降脂,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发生,预防AMI。对于糖尿病合并AMI的临床治疗,应注意在积极治疗AMI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糖、血脂,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标签: 2型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疗效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干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特征。方法将所有符合急性下壁心梗而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分为急性单纯性下壁心梗组,和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下壁心肌组,单支病变40例,双支病变59例,三支病变61例。下壁并右心室心梗组,单支病变ll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29例。早期再灌注治疗者130例,死亡7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3例(25.4%);保守治疗者102例,死亡13例(12.7%),出现严重并发症41例(40.2%)。下壁并右心室心梗者72例,早期再灌注治疗者54例,死亡15例(27.8%),出现严重并发症18例(33.3%),保守治疗法18例,死亡10例(55.6%),出现严重并发症11例(61.1%)。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下壁心梗患者干预后临床表现更为复杂,院内病死率增高。早期溶栓或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是必要的。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干预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如何及时诊断治疗。研究对象为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易误诊,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其余全部康发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不断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使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以便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早日康复的福音。方法观察我院在2011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在35-65岁之间,前壁心梗38例,下壁心梗30例,合并左室心梗10例,均采用0.8%NS100ml加尿激酶150万U经脉滴注,滴注时间为半小时。结果78名患者当中显效38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死亡4例。结论临床上对78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患者对治疗效果相当满意。

  • 标签: 心梗 溶栓治疗 冠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本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患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首发症状一般具有不典型性,大约占到34.2%。此病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患者在发病之后的24小时之内进行就诊,治疗的效果较好,反之,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结论老年性的心肌梗死具有首发症状不明显的基本特点。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整体评估,以更好的提高老年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 标签: 老年 急性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6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重症心肌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特征以及诊治经过,分析工作疏漏。结果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询问病史不够细致、缺乏对病史的综合思考、过分依赖临床辅助检查、缺乏经验、忽视了疾病的发展等5个方面。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临床造成误诊亦与医师工作疏漏有关,细致对待诊疗过程各个环节能够减少误诊发生。

  • 标签: 急性重症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全面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为(11.73±3.53)d,明显短于对照组(20.43±8.02)d的卧床时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5.24%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分别为64.58%和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95%和83.33%的比例。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全面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并可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有种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梗死的病发症状,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质量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了解引发急性梗塞的具体因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方案。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引起诸多不良病发症状,造成极大的疼痛伤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需及时接受专业治疗,以防对其它心血管组织造成危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病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延误的因素,为指导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出院病历和电话回访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诊治延误的原因,比较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保类别、梗死类型和部位、发病时危急程度、吸烟等因素与院前诊治延误的关系。结果医保患者、65岁以下患者、发病时症状危急患者和文化程度高患者诊治延误时间较短(P<0.05),而与性别,梗死类型和部位、吸烟等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年龄、医保类别、发病时危急程度,文化程度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延误因素。故应加强公众人群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尤其是老年人、无医疗保险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以改善STEMI患者院前延误状况,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持续心电监护,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治愈2例,占20%,好转7例,占70%,死亡1例,占10%。结论通过加强对心肌梗死病人系统、全面的护理,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用我院2004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3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29岁~74岁,平均年龄5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100U~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30min滴完。结果本组36例无一例死亡,均好转出院。其中2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58.3%,胸痛迅速缓解消失2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映淤斑,无牙齿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本组观察证实静脉溶栓疗法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AMI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护理内容包括加强术后监护、心理护理、应用药物的观察和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排尿的护理、康复锻炼和指导、基础疾病的治疗及护理等。结果死亡2例患者中均为心源性休克,虽然术后血流达到TIMI3级,但仍因顽固性低血压病死于急诊当日。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穿刺手臂胀痛、腰背部酸痛不适、排尿困难、腹胀和失眠,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顺利通过治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在护理工作中应了解PCI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密观察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死 PCI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在其治疗全程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全面针对性的护理和临床治疗,抢救成功59例,占98.3%,死亡1例,占1.7%。结论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心电监护、疼痛护理、溶栓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等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00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A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40岁AMI患者128例。临床表现多为剧烈胸痛,AMI发生部位主要在前降支;原因主要为吸烟、强压力下的过度工作。冠状动脉痉挛者较多,以单支病变为主,患者预后较好。结论AMI具有发病年轻化趋势,青年AMI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病因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其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男性不同。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青年男性 冠心病
  • 简介:摘要通过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实践,证明科学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抢救成功的关键。通过科学的护理,5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均抢救成功,救治成功率98.2%。从护理学角度出发,急救及各阶段护理工作都非常重要。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救,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 标签: 心肌梗死抢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期护理干预对心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l0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8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出院指导外,还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5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再次梗死,到出院时,全部患者生活均能自理,康复效果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康复期 护理干预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