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改善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引起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前列地尔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20人。A组采用5u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B组采用5u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加入1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观察其局部反应。结果A组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多于B组。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1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可缓解直接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地尔 生理盐水 葡萄糖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康胶囊改善微循环和降血脂功能的药理作用。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根据微血管口径的变化,判断药物改善机体微偱环的作用;采用喂养大鼠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药物的降血脂及其抗氧化的作用。结果心脑血康胶囊5.12g生药/kg剂量能明显扩张小鼠耳廓微血管(p<0.05);2.56g生药/kg剂量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p<0.05),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p<0.05),升高HDL-C(p<0.05),降低大鼠血清MDA含量(p<0.05),提高SOD、GSH-Px活性(p<0.05~0.01),其中1.28g生药/kg剂量能明显降低MDA含量和GSH-Px活性(p<0.05)。结论心脑血康胶囊能扩张小鼠耳廓微循环,改善机体微循环;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标签: 心脑血康胶囊 高脂血症 降血脂 抗脂质过氧化 改善微偱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临床用药血塞通后,眼底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以我院门诊部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对比两组,组数均为43例,其中对比组(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药物),对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变化进行统计,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眼底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用药后观察组视力提高优于对比组,同时视网膜CRA、PCA的PSV、EDV水平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比组。结论使用血塞通,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纠正异常的血液流动学。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血流动力学 血塞通 糖尿病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管理模式。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结果2016年上报数量和质量有了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可以不断地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 标签: PDCA循环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改进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结果我院供应室的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不断改进,逐步规范。

  • 标签: PDCA 灭菌效果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观察PCT变化规律并与其它炎症因子相比较,评价PCT对提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检测3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24、48、72h),并按术后早期是否存在并发症作为分组标准,分别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和PCT的浓度,对其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与C反应蛋白比较,降钙素原于体外循环结束后更早、更持续出现于血清中,术后48h可达到峰值,术后72h逐渐下降。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4h、48h、72h的降钙素原浓度高于术后无并发症患儿(p<0.05)。结论降钙素原较C反应蛋白能更早,并持续地在有早期术后并发症的患儿血液中表达。测定PCT有助于临床监测心脏术后高危患儿病情。

  • 标签: 降钙素原 体外循环 早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寻体外循环(CPB)心脏患者在ICU期间循环功能适宜的监护措施,得出结论采取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体外循环 循环功能 心脏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比2011年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前与2012年应用PDCA循环管理以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11年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前,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2012年应用此模式累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例。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加强护理安全,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4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搭桥术者共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研究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0例,研究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结果实验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35.69min±26.92min<291.64min±26.33min;419.38ml±106.39ml<691.64ml±116.22ml;12.64d±3.21d<19.62d±2.09d;2.60d±0.88d<4.29d±0.75d;14.98d±3.64d<22.61d±2.18d);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13.33%<36.67%);生活治疗总平均分高于对照组(89.64±4.69>72.60±3.54)分,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心脏搭桥术患者应用体外循环不仅利于降低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更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心脏搭桥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15例患者为研究组,所有患者都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心脏病,探讨其中发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9例的危险因素。结果PCI的症状明显;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因素具有关,具有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的PCI的发病率高于不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及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及时控制这些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后循环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分析护理配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进行严密地观察、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灌注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蜂毒对循环系统的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溶血、抗凝血、降粘、改善微循环和降血胆固醇等,因而可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 标签: 蜂毒 循环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卫生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管理模式运用到手卫生管理中。并对实施前后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手卫生知识掌握及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观察。结果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考核得分由76.7分提高至90.7分,洗手依从率由59.50%提高至85.77%,洗手正确率由73.3%提高至91.4%。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PDCA管理模式,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手卫生管理得到了持续质量改进,从而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

  • 标签: PDCA 手卫生管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中约有20%是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和相关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对后循环缺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尤其其治疗方面的共识及循证证据,借以提高医生对后循环缺血的再认识。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溶栓 神经保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我科在产妇方面推行PDCA循环,探讨PDCA模式在母乳喂养中的效果。方法在母乳喂养过程中运用PDCA模式,进行管理,通过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制定改进目标,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再次检查评定所制定的计划、措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结果运用PDCA模式后,母乳喂养率由?80%?上升至98%?。结论通过在产妇方面运用PDCA循环管理,增强了护士及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喂养观念,使病房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PDCA模式在母乳喂养具有高效持续改进的积极意义。

  • 标签: PDCA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问题,成立CQI小组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主因;继而探讨可改进的有效措施,同时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及处理,将发现的新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1)。结论PDCA循环有利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 医院感染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病理技术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病理科技术室规章制度、病理技术人员、标本收集、危化品管理、档案资料进行质控管理和质量改进,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病理技术工作质量有无改善。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病理技术各项工作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病理技术质控中能有效提高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PDCA循环 鱼骨图 甘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