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低管电压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双源CT检查的冠状动脉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双源CT机进行扫描。低剂量组中2个球管的管电压均为100kV,常规组中2个球管的管电压均为120kV,两组电流都为330mAs。对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且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低剂量组的图像CNR呈现出增高的趋势,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的CTDIvol及ED均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双源CT适当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法不但可以达到临床诊断对冠状动脉影像的要求,还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患者因检测所受辐射剂量,在临床中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 双源CT低管电压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的对比剂进行双下肢动脉CTA,对比两者之间的图像质量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90位患者,30位为一组,分为A,B,C两组,A组采用12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50mgI/mL),B组采用8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C组采用7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其他扫描参数相同,测量和计算图像中股动脉CT值,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碘摄入量等参数。下肢动脉血栓,动脉中血流速度高导致凝血过程被激活,在局部也不能积蓄足够的凝血酶,只有在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时才会使血小板黏附、聚集,造成管腔狭窄,使得局部积蓄有效浓度的凝血酶,最初的症状主要为下肢疼痛,从膝部传到足部,导致皮肤紫黑,动脉搏动微弱或者消失,皮温发凉,严重者可能失去双腿,还可能会导致脑血栓的可能,双下肢动脉CT是诊断双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快捷有效准确的方法,但是因下肢范围较长,导致使用的对比剂浓度及辐射剂量都比较高,如何在64排CT中,使用低浓度对比剂,低电压进行下肢CTA检查,对照与常规剂量常规浓度的图像,探讨低剂量低浓度下肢动脉CTA的可行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