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与探究通过HPLC法测定氨基水杨酸钠药物中的间氨基酚的方法。方法填充剂使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流动相采用0.05mol/L的磷酸二氢钠-甲醇-0.05mol/L的磷酸氢二钠。结果间氨基酚的线性范围为0.603至7.239ug/ml(r=0.9997),定量限为3.5ng,检测限为1.3ng,回收率为99.83%,RSD为0.82%(n=6)。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氨基水杨酸钠药物中的间氨基酚十分可靠,结果准确,操作简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 间氨基酚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38.5℃以下,对于正常背景小儿来说,这一适应性防御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需要用解热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扑热息痛在儿科临床应用。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以毒性最低、安全、高效快速降热和维持降热时间长为特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在发热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 标签: 发热 药理 适应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收载的乙酰氨基酚泡腾片酸度测定中的温度条件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分别在15℃、25℃、37℃时3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进行酸度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于原标准中的温度跨度过大,致使酸度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可能无法保证。结论应考虑临床实际用药条件乙酰氨基酚泡腾片酸度测定中的温度条件进行修订。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 对乙酰氨基酚 酸度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酰氨基酚残留的准确性。方法以0.4mol/LNaOH溶液为溶剂,在257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该检验方法在1ug/ml~8ug/ml范围有较好线性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分别为0.59%、0.3%,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5μg/ml、0.76μg/ml。平均擦拭回收率大于72.17%。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酰氨基酚的残留灵敏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 标签: 清洁残留 对乙酰氨基酚 紫外分光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以茶碱为内标,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乙酰氨基酚浓度的方法。方法经0.5%异丙醇叔丁基甲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血浆中乙酰氨基酚能很好分离,无血浆内源物干扰,最低检测浓度(LLOQ)为0.5mg?L-1,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在0.5-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低、中、高浓度(1mg?L-1、5mg?L-1、15mg?L-1)绝对回收率分别为71.82±10.14%、61.48±1.8%、63.45±4.02%,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合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检测。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联合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和乙酰氨基酚在用于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高热患儿150例等分为联合用药组(布洛芬+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组(单用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组(单用乙酰氨基酚)三组,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1h、4h和给药6h和24h后,联合用药组患儿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儿,且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高热患儿联合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和乙酰氨基酚时,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高热情况,效果优于单独给药。

  • 标签: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复方硼砂溶液中苯酚含量测定的两种不同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碘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硼砂溶液中苯酚的含量。结果用碘量法测定复方硼砂溶液中苯酚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0.96%,RSD为0.47%;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2.06%,RSD为0.31%。结论两种方法测定复方硼砂溶液中苯酚的含量可行,准确度高,专属性强,无显著性差异。紫外方法较简便,碘量法较准确。

  • 标签: 含量 苯酚 碘量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丹妇炎康胶囊苯酚胶浆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10%乌拉坦10ml/kg麻醉后,向子宫内注入25%苯酚胶浆0.2ml造模。次日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d,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包括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粘度,然后处死大鼠,取子宫置10%甲醛中固定,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比较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大鼠子宫内注入苯酚胶后,子宫内膜上皮可见水肿及空泡样改变,固有层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扩张,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增高,给予金丹妇炎康胶囊或妇科千金片,能明显减轻子宫组织病变程度,促进组织修复。降低全血粘度降低及血浆粘度。结论金丹妇炎康胶囊苯酚胶浆致大鼠慢性盆腔炎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金丹妇炎康 慢性盆腔炎 病理组织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的退热疗效,并观察其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1h2h后的体温、退热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用药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起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安全可靠。

  • 标签: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含乙酰氨基酚中药复方制剂使用安全性提高。方法根据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揭示含乙酰氨基酚中药复方制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结合乙酰氨基酚毒性机制等进行分析论述。结果乙酰氨基酚体内代谢中间产物NOPQI可致严重不良反应,使其生成增加的因素,将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关注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揭示了含乙酰氨基酚中药复方制剂使用安全性问题,受传统中药习俗影响下,使该类抗感冒药潜藏着较大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结论应加强乙酰氨基酚中药复方制剂使用安全性的管理和患者的用药教育。

  • 标签: 抗感冒药 对乙酰氨基酚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静脉营养中不同初始剂量氨基早产儿早期营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自2015年1月—2017年3月接收的120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出生体重1200~2250g)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均有患者40例。其中高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氨基酸2.0~3.0g/kg·d,每日增递0.5~1g/kg;中剂量组给予氨基酸1.0g/kg·d,每日增递0.5g/kg.d;低剂量组每日0.5g/kg·d,每次增量0.5g/kg,三组最大剂量可达3.5g/kg·d。比较三个剂量组新生儿的生长速度以及体重恢复至出生时水平所用时间,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剂量组新生儿生长速度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新生儿体重恢复至出生时水准耗时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0.05)。而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氨基酸早期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可以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具有广泛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氨基酸 静脉营养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洛芬混悬液与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热患儿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乙酰氨基酚治疗,实验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的体温均有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8.4%)高于对照组(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且较为安全。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与乙酰氨基酚在治疗小儿高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热患儿,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40例,视为布洛芬混悬液组和乙酰氨基酚组。布洛芬混悬液组患儿施以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乙酰氨基酚组患儿则施以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前和接受治疗之后体温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产生的情况1-2。结果在体温上,布洛芬混悬液组和乙酰氨基酚组患儿在治疗前的平均体温分别为(39.56±0.09)℃和(39.53±0.10)℃,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体温不存在差异(P值为0.9985,大于0.05),洛芬混悬液组40例患儿在治疗后的第1小时、第2小时以及第4小时的平均体温分别为(38.29±0.08)℃、(37.50±0.09)℃和(36.59±0.09)℃,乙酰氨基酚组40例患儿在治疗后的第1小时、第2小时以及第4小时的平均体温分别为(38.68±0.10)℃、(37.83±0.09)℃和(37.08±0.11)℃,在三个时间点,两组均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分别为0.0314,、0.0243和0.0201,均小于0.05);在不良反应上,布洛芬混悬液组和乙酰氨基酚组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总例数分别为1例(占比为2.50%)和9例(占比为22.50%),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为0.0116,小于0.05)。结论在对高热患儿进行治疗时,相比较使用乙酰氨基酚药物来进行治疗而言,布洛芬混悬液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儿退烧,减轻患儿家属担心,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使用安全性,该药物治疗手段值得广泛临床推广3。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乙酰氨基酚 高热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对比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远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2%,远高于对照组的77.3%(P<0.05)。结论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效果理想,还可提高满意度。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皮肤鳞状细胞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常见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1号至2009年12月31号临床各科送检标本,采用美国德灵MicroScanWalkAway2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同时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分析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菌和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965株,2008年度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5.58%、60.15%、52.26%、40.94%、16.98%,11.21%。2009年度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8.08%、62.75%、56.96%、40.64%、20.68%,14.31%。临床分离的ESBLs大肠埃希菌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结论各种药物耐药菌总数09年度比08年度有上升。大肠埃希菌不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同,临床应加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以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氨基耱苷类 耐药性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人唾液中乙酰氨基酚浓度的HPLC法。方法受试者服用乙酰氨基酚片,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受试者的唾液,唾液样品用1.5倍量的10%高氯酸和0.5倍量的乙腈沉淀蛋白。色谱柱为DikmaTechnologiesDiamonsilTMC18(5μm,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V/V),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245nm。结果唾液中内源性物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025-12.5μg?mL-1(r=0.9999),最低定量浓度为0.025μg?mL-1,方法回收率为99.02%-102.19%,精密度等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适用于乙酰氨基酚唾药浓度测定。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HPLC 唾药浓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9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接受联合治疗;对照组46例,接受塞来昔布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95.7%vs.71.7%)(P<0.01)。观察组关节功能改善较对照组好(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86)。结论KOA进行联合治疗,疗效佳,且并发症少,综合效价高。

  • 标签: 骨性膝关节炎 玻璃酸钠 氨基葡萄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骨木(Sambucus)癫痫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ate,Glu)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印防已毒素(PTX)腹腔注射制造大鼠癫痫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苯妥英钠组,接骨木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8天后,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GABA及Glu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接骨木可明显提高癫痫大鼠脑内GABA含量(P<0.05),并可降低癫痫大鼠脑内Glu含量(P<0.05)。结论接骨木可通过调节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动态平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接骨木 &gamma -氨基丁酸 谷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小白鼠的麻醉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采购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200只,每只体重约50g,使用市售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麻醉药小白鼠分组、分批不同剂量注射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后的各种数据。结果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小白鼠的麻醉效果不同。其麻醉致死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动物实验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采用正确的麻醉剂量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

  • 标签: 动物实验 药物麻醉 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