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自2003-2012收治的8例闭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手术治疗,其中7例开腹手术,1例腹腔镜手术探查、中转开放手术,缝合关闭闭。术后死亡1例。结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诊断、手术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疝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例闭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2例(28.6%),其中经盆腔CT检查确诊1例;术前诊断为不明原因肠梗阻5例(71.4%),7例均经腹手术治愈。结论闭疝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极易误诊,盆腔CT检查是提高确诊率的检查手段,手术是治疗闭疝唯一有效的手段。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闭疝是一种罕见的腹壁疝,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文总结了闭疝诊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6年收治的5例闭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病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81(70~9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17.8,生育次数波动在2~7次。术前均以肠梗阻收治入院。1例病人Howship-Romberg征阳性;3例病人术前通过盆腔CT确诊。2例病人手术确诊。3例病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4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1例转上级医院手术确诊,术后并发MODS死亡。结论对老年、瘦弱、多产的女性病人,出现肠梗阻,应高度怀疑闭疝,应行腹部和盆腔CT以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骨与双骨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骨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骨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22例血肿被清除,清除率88.0%;部分清除3例,清除率为12.0%,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分别为脑脊液漏1例和癫痫发作,无张力性气颅发生和精神障碍出现;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9±3.1)d;对照组19例血肿被清除,清除率76.0%,血肿部分清除5例,清除率为20.0%,有1例出现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7/25),其中脑脊液漏2例,癫痫发作3例,精神障碍1例,张力性气颅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1±3.9)d。以上数据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骨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显著,血肿清除率高,损伤小且并发症少,可作为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单骨孔技术 双骨孔技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经非测量考察方法观测,发现该例标本左右闭动脉分别于髂总静脉起起于髂外动脉与股动脉交界处与腹壁下动脉的起点共干,呈“Y”型分支。左右闭动脉分别于髂外静脉起点前面向后上行,经耻骨梳上后入盆,进入闭组织。

  • 标签: 闭孔动脉变异 髋关节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疝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18例闭疝病例。结果18例患者均以肠梗阻收住入院,术前确诊13例,确诊率72.22%。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闭疝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多发于老年多产女性,术前确诊率低。应加强对该病临床表现的认识,早期手术治疗.探讨闭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CT检查可以提高闭疝的诊断率。准确的诊断以及及时的手术是改善闭疝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闭孔疝 临床诊治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闭疝临床少见,因其部位隐蔽,缺乏外在表现,且一般外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术前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作者医院近4年时间收治闭疝患者共8名,全部手术治疗,其中3名患者予以腹腔镜探查手术,5名患者予以剖腹探查手术治疗,8名患者均治愈出院。

  • 标签: 闭孔 肠梗阻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镜技术治疗颈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10例诊治为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而观察组均采用椎间镜进行手术治疗并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 系统化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骨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及预后良好率,改善生存质量。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颅脑CT检查,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采用局麻加强化,穿刺血肿,术中抽出血肿占总容积的30~50﹪,合并破入脑室者,如果量大或者有梗阻性脑积水者,同时予以侧脑室体外引流。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价患者的预后,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23例;Ⅱ级可独立生活或部分恢复,45例;Ⅲ级拄拐行走或需他人帮助,32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清醒,21例;Ⅴ级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2例。结论微骨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及预后良好率,改善生存质量,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微骨孔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报告的131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ADR发生率最高(32例,占24.43%),其次为40-49岁人群(26例,占19.85%),静脉滴注给药为引起ADR的主要途径(107例,占81.68%),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为主(69例,占52.67%),其次为中药制剂(42例,32.0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4例,占33.59%),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40例,占30.53%)。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腔镜(VATS)单或双操作法切除后纵隔肿瘤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分析在胸腔镜用单操作切除后纵隔肿瘤30例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双操作切除的后纵隔肿瘤患者30例对比。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第一天白细胞值、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24h、48h)、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VATS单孔操作切除后纵隔肿瘤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小时白细胞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疼痛VAS评分、48h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双操作有优势(P<0.05)。结论VATS单操作技术较双技术有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受到了手术器材,手术技巧等的限制,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无优势,且适应症偏少。若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其优势会更明显。

  • 标签: VATS单 双操作孔 后纵膈肿瘤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人根尖未形成牙尖周病变经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倒充后的疗效。方法局麻下行根尖周病灶并根尖切除术,倒充,并严密缝合手术区,观察2—3年疗效。结果89例,102颗患牙,成功97颗牙,失败5颗牙,成功率95.09%。结论一次性病灶切除,倒充治疗成人根尖未形成牙尖周病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 标签: 成人根尖孔未形成牙 根尖周围组织病变 切除病灶 倒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妇产科20114-2015年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取普通缝线进行伤口的缝合处理,研究组患者选择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感染情况以及疤痕形成率等。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临床治疗中采取生物可吸收分割线,可有效的减少患者临床痛苦,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生物可吸收缝合线 应用效果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到本院参与治疗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电脑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延伸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2个月的护理,对比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延伸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延伸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管理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视网膜脱离78例患者,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循证问题,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并实施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疼痛分值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体会。方法对10例手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均无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椎间镜手术需要手术室护士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掌握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步骤,掌握仪器操作,与手术医生默契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总结45例经皮侧路椎间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注意出院指导及康复指导。45例患者手术顺利,经过治疗及护理下肢剧痛麻木等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改善并康复出院。

  • 标签: 腰椎键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带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对髌骨骨折所产生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髌骨骨折100例患者,采用带克氏针以及钢丝“8”字张力带固定治疗。结果依照相关骨折复位,术后愈合,功能康复以及是否疼痛反复等相关制定标准。通过一系列的半年以上的随访,术后良好占80例,较好占15例,尚可占5例。结论带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简单,且效果较好,在大多数患者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带孔克氏针 髌骨骨折 治疗疗效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