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闭塞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8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进行分析,平均分组,参考组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低桡动脉闭塞率,增强护理满意度,促进身体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介入治疗手术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干预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来我院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做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介入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死率与截肢率以及踝肱指数。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与截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踝肱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94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观察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创伤小,疗效好,症状改善显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动脉置管溶栓 动脉支架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再通失败6例,血管再通率93.75%。结论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开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6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作为对象,均对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开通,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累计8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76%,并发症均获得有效治疗,且随访至今患者支架在位良好、血流通畅。结论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开通的效果良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内治疗开通 颈内动脉 慢性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共收治的2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36支病变血管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经PTA和或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分析技术成功率、通畅率、保肢率。结果12个月随访时在TASCA型、B型、C型、D型通畅率分别为100%、88.9%、84.6%、50%。随访期间截趾3例,截肢1例,保肢率96.4%。术后缺血症状复发共7例,TASCA-D型分别为(0例、1例、2例、4例)。结论PTA及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通畅率,血管病变分型影响术后通畅率。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介入治疗方法治疗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内的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对20例患者均采取介入式手术治疗,在治疗围术期内进行有效护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结果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在介入式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脉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ASOⅡ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通脉汤口服,B组给予通塞脉片口服,比较疗效。结果A组的有效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进行踝肱指数、血脂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通脉汤治疗ASO疗效显著,且优于通塞脉片;它具有调节血脂、舒缓痉挛、扩张血管等作用。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药疗法 通脉汤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方法SIA法治疗12例患者,术中造影来决定是否放入支架,分析临床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12例中1l例成功,对这11例成功者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其中1例在2周后截肢,l例术后8个月后截肢,剩余9例都保持通畅。结论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来说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微导丝导引微导管通过闭塞段后行闭塞段支架成形术。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颈内动脉。结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行支架成形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管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于我院介入科诊治的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前者治疗护理基础上采取血管支架介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并发症及踝肱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脑出血3.57%、静息痛3.57%、心血管并发症7.14%、脑梗死3.57%、跛行7.14%、截肢3.57%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排除死亡率),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术后3个月0.92±0.13、6个月0.85±0.20、24个月0.84±0.18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相较于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 标签: 血管支架介入 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教育使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方法由专职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指导。结果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知识知晓率提高,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行PCI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老年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把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PCI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改善循环以及抗血小板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胸闷、气短以及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而且发病次数以及住院次数和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老年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行PCI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 PCI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PCI术在治疗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50例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I术后,患者通过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PCI术在治疗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方面疗效明显,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 标签: 摘要 PCI术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超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46例患者超声图像资料。结果本组46例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其中检出32条动脉部分管腔完全闭塞,26条动脉局部管腔中重度管腔狭窄。结论彩超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强等优势,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较为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 标签: 彩超 下肢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