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体表贴膜法交流刺激家兔致颤的可行性及成功致颤的电压阈值范围。方法选择24只健康家兔,将电极贴膜贴于体表,按随机性原则计算电击顺序后,分别给予80V、90V、100V和110V四个级别电压刺激,每一级别电压刺激2次,每次持续3s,计算每一级别电压致颤的成功率和总成功率。结果电刺激可以成功诱导家兔发生室颤,其中诱导电压为100V时家兔致颤成功率最高。结论体表贴膜法交流刺激诱导家兔心室颤动成功率高,简便可行,理想的致颤电压阈值为100V。

  • 标签: 体表 交流电 心室颤动 心脏骤停 模型
  • 简介:摘要直流电式骨电钻是骨科手术最常用的动力工具。因其结构复杂且不能浸泡于水中,清洗难度大;如果清洗不彻底,会直接影响消毒效果而最终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骨科电钻的清洗在预防术后感染及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中不容忽视。

  • 标签: 直流电式骨电钻 清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气管切开后语言交流障碍解决办法。方法采用自制单向阀门和发音装置,安装于套管外口,控制呼气气流发声。结果优153例;良16例。一般1例;无失败病例。结论单向阀门和发音装置能解决无喉患者语言交流问题。

  • 标签: 并发症 气管切开 语言训练 咽喉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表贴膜法直流电除颤复苏的实验方法及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4只健康家兔,将电极贴膜贴于体表,分别给予80V、90V、100V和110V四个级别电压刺激,建立室颤模型,采用20J、30J、50J(双向波)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初次除颤用20J,如2次未成功,则提高一个档次能量再次电复律。计算每一档能量电除颤的成功率。结果体表贴膜法直流电除颤复苏是家兔室颤后急救的有效手段,其中输出能量为30J时成功率最高。结论体表贴膜法直流电除颤复苏应用于家兔室颤后急救有效可行,理想的除颤输出能量为30J。

  • 标签: 体表贴膜 直流电 室颤 实验方法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病人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抑郁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抑郁症病人接受氟西汀口服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余50例抑郁症病人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抑郁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抑郁症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临床中针对抑郁症病人,为其提供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交流沟通,增进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协调性。方法收集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之间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交流沟通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使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能够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保证了无菌物品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有效的交流沟通在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相互协调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交流沟通 消毒供应中心 工作协调
  • 简介:摘要目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新的护患沟通方式迫切需要,探索良好有效的护患沟通交流方式,以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沟通技巧的学习以及患者心理变化的学习,并通过对患者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等。结果护理人员对护患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对护患之间的沟通方式的掌握,患者的满意度都有所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护患沟通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与患儿家长有效交流的护理。方法2016年开展护士与患儿家长沟通服务为实验组,2015年未开展护士与患儿家长沟通服务未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治疗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护士与患儿家长沟通服务,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增强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儿科护士 患儿家长 沟通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机构业务量的提高,临床血液输注量增加,临床各科室与输血科的沟通交流却日益减少,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分析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目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入手,探讨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衔接策略。

  • 标签: 临床科室 输血科 信息交流 质量控制 输血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在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中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急性细菌性性结膜炎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每天用氧氟沙星+利巴韦林直流电离子导入患眼,2次/d,连用7d,氧氟沙星滴眼液+利巴韦林滴眼液滴眼,1-2滴/次,4次/d;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利巴韦林滴眼液滴眼,1-2滴/次,4次/d;均用至病情控制为止。结果从治疗到病情控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105)。两组均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在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中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形体语言在与骨科聋哑患者交流中的技巧,通过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对53例聋哑患者实行形体语言护理交流方式,观察其交流结果,所护理患者均在交流过程中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使护理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与实验组中其他护理方式的结果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形体语言在护理聋哑患者中的交流中具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 标签: 骨科护士 聋哑患者 形体语言 交流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护理工作的重点都放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很少与患者交流,护患关系一直处于僵化状态。本文从护患沟通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常见的护患沟通障碍问题及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护患沟通的一些技巧,和大家商榷。

  • 标签: 沟通交流 护理工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眼科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患者100例,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护士对研究组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沟通交流护理,对于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74.0%,两组对治疗满意度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眼科患者,护士与患者进行合理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了解,提高对治疗的满意度,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眼科 沟通交流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血站的医护人员和献血者在献血的全部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不仅能有效改善医护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献血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能使献血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稳定和保障血源的充足。促进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情感交流 献血者招募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低电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同一年龄段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确定诊断后行心电图检查,收集两组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将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的肢体导联电压振幅、QRS间期以及QTc间期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肢体导联电压振幅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QRS间期、QTc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简便,准确性高,且表现为QRS波群低电压情况能够反应患者CHF的疗效。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电图 低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护理服务中应用方言交流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018年开展方言交流前后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展方言交流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开展方言交流前,不良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方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够显著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综合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适宜推广。

  • 标签: 方言交流 护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低管电压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双源CT检查的冠状动脉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双源CT机进行扫描。低剂量组中2个球管的管电压均为100kV,常规组中2个球管的管电压均为120kV,两组电流都为330mAs。对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且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低剂量组的图像CNR呈现出增高的趋势,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的CTDIvol及ED均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双源CT适当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法不但可以达到临床诊断对冠状动脉影像的要求,还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患者因检测所受辐射剂量,在临床中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 双源CT低管电压技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