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校2015新生入校时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判断结核感染风险,为有效进行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校2015级共1663名新生进行PPD试验,48~72小时观察结果,19mm≥皮肤硬结≥5mm为阳性,≥20mm或局部有水疱、坏死均为强阳性。并对PPD试验结果强阳性的学生拍胸片进一步确诊。结果共检出PPD阳性102名,其中强阳性15人,PPD试验阳性检出率为6.13%(102/1663),强阳性检出率为0.91%(15/1663)。胸透结果异常2例,转上级单位进一步检查治疗。结论PPD试验是学校新生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诊断方法。根据PPD试验结果,对学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治疗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 标签: 某校新生 结核菌素试验(PPD) 结果分析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味姜活汤应用于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6月到20156月我院收治的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妈富隆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复方味姜活汤中医治疗。对患者治疗后随访3月观察患者的出血消失时间、月经规律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控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和对照组(90%)相差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月经规律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味姜活汤和妈富隆应用于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不大,但是不良反应较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方九味姜活汤 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4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各科临床监控小组相配合,采用床旁调查和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10月11日、201311月20日及201411月19日所有住院7578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7578例,实查7391例,实查率97.53%;医院感染361例、408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4.88%、例次感染率5.5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7.75%;综合ICU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居医院感染病原菌首位,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70%,预防性用药占52.44%,病原菌送检率为50.43%。结论现患率调查基本反映了医院感染发生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针对监测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加强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病原菌送检率;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标签: 现患率调查 医院感染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3和2014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本院分离出的774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G+菌与2013G+菌比较,χ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监测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茵为主。菌种及细菌耐药敏感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复杂。临床医师应尽量合理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细菌 细菌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特点及其规律,为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发生在2014~2015上报的145例不良反应报告归类统计和分析总结。结果145例ADR报告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占38.62%,给药途径多以静脉滴注方法,占78.62%,使用药物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40.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44.44%,一般ADR占95.17%,严重ADR占4.83%。结论医院要建立ADR工作监测体系,增进医、药、护之间的协作,减少ADR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死因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降低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收集某医院2008~2015住院死亡病例1426例,对其性别、年龄、死因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应加强对重点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科学制定管理决策,积极提高本院医疗诊治技术,降低住院死亡率,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 标签: 住院患者 死亡病例 死因统计分析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情况,找到存在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上海市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10月到201412月处方进行审查,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卫生中心中,就诊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处方金额前5治疗大类分别是心血管系统用药、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抗感染药物及神经系统药物,金额占比总和76.1%,是社区中心用药的主要结构。结论这些卫生中心的药物使用数据,全面地反映了社区用药的情况,对政府制定政策,临床分析用药趋势,引导社区合理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进几年勐腊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探索干预措施。方法对勐腊县2011~20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及新生儿死亡评审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勐腊县2011与2015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49.77%(χ2=5.32P<0.05)。婴儿死亡率下降了39.8%(χ2=4.05P<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6.54%(χ2=2.05P>0.05)。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重症肺炎、先心病、先天异常是勐腊县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因。结论勐腊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降低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患儿死亡,降低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关键.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评估用药情况,为合理调控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用药数据,从药品金额、药理分类、用药金额排名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用药结构稳定,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医院用药 金额排序 日均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州近年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黔南地区2009~2014HIV确认阳性结果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及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状况比较。结果我州2009至2014共检测出2416例阳性,男1538例,女878例;以20-50岁居多;农民被检出阳性率最高;初中及以下文化人群居多。结论我州从2009至2014艾滋病阳性率逐渐增加,须加强特征人群的控制。

  • 标签: 艾滋病 确证 感染 特征 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石柱县艾滋病疫情现状、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对石柱县十一年的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石柱县2005至2015底全县共报告HIV/AIDS231例。2010以后疫情上升较快,至2015的5间报告201例,占全县报告总数的87.01%;外地报告的136例,占58.87%;职业以农民居多,占50.22%;民族中以土家族居多,占58.8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较多,占75.33%;男女性别比为1∶0.367;结论石柱县艾滋病疫情目前呈现低流行态势,今后5间应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群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我县的重点人群)等各类高危目标人群和大众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

  • 标签: 艾滋病 疫情特征 趋势分析
  • 简介:摘要护理教育在培养护生的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显然有些过时,需要探索出特色的教育方法,而叙事教育这一教育形式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使得其开始受到普遍关注,而本文正是结合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叙事教育 护理教育 特征 作用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产后意外妊娠妇女的避孕状况,探讨产后避孕失败的原因及减少意外妊娠的对策。方法对201111月至201411月宜宾县妇幼保健院门诊216例产后1内意外妊娠要求终止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同年龄段、是否采取避孕措施、是否哺乳、是否接受专业的避孕知识宣教的意外妊娠率各组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产后一意外妊娠与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无显著集中趋势(P>0.05)。结论不避孕或使用效果不稳定的避孕方法,是导致妇女产后1内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加强生殖健康、避孕知识宣教,使用正确的避孕方法减少意外妊娠发生。

  • 标签: 意外妊娠 产后 避孕 避孕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同伴教育在PCI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日后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2月~20143月在我院进行PCI治疗的住院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5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同伴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成果。结果经过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PCI的作用得分为80.5±12.0分,术后生活方式改善为82.8±14.2分,术后规范服药为74.3±9.6分,术后定期确诊为75.6±9.6分;对照组患者在PCI的作用得分为59.2±9.2分,术后生活方式改善为68.7±14.9分,术后规范服药为50.5±7.4分,术后定期确诊为35.7±8.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PCI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实施同伴教育,能够促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并且在日常的医护工作中,会积极的配合,对自身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将同伴教育在健康教育推广应用。

  • 标签: 同伴教育 PCI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2005~2014贵州省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贵州省梅毒发病率及疫情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贵州省梅毒疫情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全省梅毒的发病率及社会人口学构成。结果贵州省梅毒报病数从2005的814例增长到2014的15542例,其中隐性梅毒发病数最多,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梅毒的主要流行类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比例为5.671;在全部报告病例中,男性低于女性,男女比例为0.781;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4.05%,60岁以上组的发病率从2007开始一直居于首位。结论贵州省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加强医疗机构梅毒规范化诊疗,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实施综合管理是当前贵州省梅毒防治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梅毒 疫情 分析
  • 简介:摘要疟疾防治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是对疟疾防治成果的系统评价。我县采取了切实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20158月经过自评,各项灭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并于201512月顺利通过上级消除疟疾考核验收。

  • 标签: 消除疟疾 考核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凌云县2008~2015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疟疾以后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8常住人口“三热”病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累计血检常住人口“三热”病人17312人次,务工返乡人员11人次,外来流动人员3826人次,均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结论凌云县连续8监测发现内源性及输入性疟疾病例,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是加强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人员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有效治治疗输入性病例。

  • 标签: 疟疾 监测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