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适形放射治疗的体位同定、CT定位和治疗摆位要点与方法,以保证放射治疗安全有效地进行。

  • 标签: 肿瘤 三维适应放疗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调强放疗与适型放疗疗效上的差异。方法以我院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调强放疗和适型放疗两组,各为21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最大剂量为61.3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为22.8Gy和25.9Gy,使用适型放疗PTV内的最大剂量为63.6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为40.6Gy和44.8Gy。结论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当中,调强放疗相对于适型放疗能够显著改善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值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调强放疗 三维适型放疗 比较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超声图像获取的途径集中在以下四种方法机械扫描、自由臂扫查法、探头法、电子相控阵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是由传统二超声改进而形成的。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 虚拟仪器 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伤诊断中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骨伤患者379例,行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和X线检查。结果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的患者检出率、骨折部位检出率、膈上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膈下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胸肋关节处骨折诊断准确率、其他细微骨折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在骨伤诊断中,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可提高疾病检出率,且准确度高。

  • 标签: 骨伤 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超声和二超声进行检查,总结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该组患者经超声检查的诊断率为100%显著高于二超声的68.0%(P<0.05)。50例患者中有不完全纵膈子宫17例,完全纵膈子宫10例,弓形子宫8例,双角子宫6例,双子宫5例,单角子宫4例。结论超声能够显著提高子宫畸形的诊断率,诊断效能显著优于二超声。

  • 标签: 三维超声 子宫畸形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彩超是可以立体动态显示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通俗一点讲,彩超就是高度清晰的黑白B超和彩色多普勒的综合。彩超检查可以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并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优势。尤其是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进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胎儿先心病检测以及胎盘的功能检测。

  • 标签: 三维彩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骨骨折患者应用CT重建与X线平片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鼻骨骨折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曾予以X线平片(对照组)和CT重建(研究组)检查;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可清楚显示鼻骨骨折患者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周围结构关系,且研究组检出率100%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适用于单纯性鼻骨骨折,而CT重建检查在鼻骨骨折方面的优势更为显著,可用于检测特殊解剖部位变异以及难以区分骨折线者。

  • 标签: X线平片 鼻骨骨折 CT三维重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图像二建模在原发性肝癌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二法,观察组对CT图像进行重建,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切除部分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重建技术能发挥极大的应用价值,能为合理选择肝切除术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脏CT图像 三维建模 计算方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腔内超声技术对子宫发育异常诊断的意义。方法入选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的经确诊为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50例,对50例患者予以腔内二彩超观察定位子宫的基本位置和状态,在观察到异常的子宫状态又无法判断具体发育不良的原因时,行腔内超声观察子宫的发育异常结果。另外对二超声检查下正常的患者重新采用腔内超声技术进行子宫发育状态的检查。结果经过二超声检查后发现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有45例,其中检查出不完全纵膈的子宫有10例,其余发育状态未检查出。经腔内超声技术检查出双子宫的患者8例,双角子宫的患者13例,不完全纵膈的子宫25例,弓形子宫4例,其中两种超声方法检查出的不完全纵膈子宫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断中,腔内超声的技术的检查结果准确度更高,可以在临床检查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三维超声 子宫发育 腔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扫描茎突后处理显示方法。方法CT采用薄层螺旋连续扫描6例患者的茎突,经技术3D后处理显示茎突长度和形态。结果茎突形态显示清楚,长度测量精确。

  • 标签: 茎突 三维技术3D
  • 简介:摘要总结12例食管癌后装治疗的配合及护理。协助医生准确无误地放置好施源管及从心理、饮食、食管黏膜等方面进行细心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完成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三维后装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胎儿食管闭锁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行超声检查2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为其使用超声进行检查,全面观察食管特征,时间掌控在20-30min。在此同时收集容积数据。结果18例在产前检查过程中发现食管囊袋,11例被证实为食管闭锁,其余未发生闭锁者证实为正常新生儿。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技术,可全面提升食管闭锁检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检查 三维超声 食管闭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脑塑型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颅骨修补病例74例,塑型颅骨修补37例,二钛网颅骨修补37例。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从手术时间、钛钉数量、患者对修复后容貌满意度及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成形钛网修补组优于易塑型钛网修补组。结论使用电脑塑型钛网修补效果优于人工塑型。

  • 标签: 颅骨修补 三维塑形 钛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超声影像目标对象的分割方法。方法针对我院目前使用的机型为GE730的实时超声,将其总体的分割算法分为基于结构的分割技术、基于统计学的分割技术和混合技术大类。结果与结论人体组织器官的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分析和医疗诊断的重要前提,是医学图像可视化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可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诊断成为现实。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和研究者可以通过虚拟交互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对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在对人体组织器官和感兴趣区域的分割中,分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医学超声影像 三维分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成像技术在胎儿面部结构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飞利浦iu-22超声容积探头,频率为4MHz~7MHz,对288例20周~28周不同胎龄胎儿进行常规二超声检查后,转换容积探头进行重建成像或动态成像,观察胎儿面部结构。结果288例胎儿中,能直接获得满意胎儿面部图像的有215例,直接成像率74.6%,余73例因羊水过少或胎盘、脐带、肢体及胎儿枕前位遮挡面部而成像失败,嘱孕妇活动后多次复查获得胎儿面部结构图像,288例中面部结构正常282例,发现唇裂4例,唇腭例2例,畸形率2.1%,所有成像均清晰,能直观识别胎儿面部结构及其比邻关系。结论超声成像较二超声成像能提供更形象、更直观、更丰富、更逼真的诊断信息,是二超声的重要补充,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胎儿 面部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超声在产前胎儿颜面部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000例孕妇进行超声检查,应用超声明确胎儿颜面部的诊断,存储图像信息进行重建,并与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相比较。结果3000例孕妇中检出18例胎儿有颜面部畸形,其中孕妇产前超声准确诊断13例,漏诊5例。本组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73%,漏诊率为27%。结论实时动态超声形象直观,90%能满意获得满意的图像,可从任何切面和任何方位显示胎儿畸形结构和病变部位,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提高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产前诊断率,直观显示胎儿颜面部的结构,增强检查者的诊断信心,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在胎儿产前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三维超声 胎儿 颜面部成像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超声成像对来我院做定期检查的孕妇及胎儿情况做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结果对照。结果确诊畸形胎儿52例。结论超声成像立体感强、图像直观清晰、准确全面,能够反映出胎儿各个器官的发育情况、体表结构、立体形态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对胎儿畸形的检出率高,是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的一个可靠的技术手段。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 胎儿畸形
  • 简介:摘要CT是临床中应用较广的影像学技术,在头颅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等病症的探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临床中的常用技术,掌握其基本原理,合理对其进行应用是医师必备的技能。为提高我院诊断水平,本文对CT影像学及其在头颈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 标签: 三维CT影像学头颅外科 局限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进行常规DSA和3D-DSA检查,对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37例(70%)阳性病例和50例(95%)阳性病例与周围血管显示清晰。结论3D-DSA能多方位观察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准确显示病变的参考角度,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标签: DSA 三维重建 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