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Hippo信号通路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能够协调细胞增殖、细胞死亡和细胞分化,调控组织生长的一个高度保守的生长控制信号通路,其核心成分是Yap/Taz等转录调控因子。该信号通路的组成原件包括Mst1/2、Sal、Last1/2和Mob1,这些蛋白具有肿瘤抑制功能,Yap/Taz具有致瘤作用。因此该信号通路与控制器官大小,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介绍Hippo信号通路在器官大小控制和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 标签: Hippo信号通路 器官大小控制 癌症
  • 简介:目的:验证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应用于脑电信号分析时的有效性。方法:使用去趋势波动分析算法分析不同状态下的脑电信号,把得到的标度指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从心算状态、睁眼状态到闭目安静状态的标度指数越来越大,这表明从心算状态、睁眼状态到闭目安静状态下脑的动力学活性越来越低,并且在时间上具有长程相关性。结论: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在探索不同脑功能状态下EEG的标度指数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 脑电信号 标度指数
  • 简介:严重体表烫伤后心脏舒缩功能显著降低,是导致烧伤休克及病员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寻找有效防治心脏舒缩功能降低药物的研究对烧伤病人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室近年观察到烧伤后动物心肌β-AR密度下调,中药有效成份三七总皂甙(PNS)能明显改善烧伤动物的心脏舒缩功能,并同时升高心肌组织中cAMP含量。结合近来(1995)KacimiR等关于β-AR信号转导系统(β-ARSTS)对心脏舒缩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的报道,本文进一步探讨了PNS对烧伤大鼠心脏β-AR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三七总皂甙 信号转导系统 Β-AR 大鼠心脏 心脏舒缩功能 膜脂流动性
  • 简介:卵泡周期性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生长因子和激素在该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卵泡发育过程中,颗粒细胞增殖导致卵泡生长、卵母细胞成熟,抑制颗粒细胞增殖,能打断卵泡生长程序导致不排卵。颗粒细胞的增殖和成熟是卵巢功能维持和发挥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这其中依赖多种因子的调控。近年来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家族在卵泡中的作用和功能逐渐被揭示,本文综述了卵巢颗粒细胞激素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交流。

  • 标签: 颗粒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信号交流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以及尿糖阳性,血糖升高。由于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血管广泛的病变,为了了解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我们应用TCD技术,对87例糖尿病患者的颅内动脉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TCD检测 血流速度 糖尿病患者 颅内动脉 神经电生理 异常率
  • 简介:标本的采集方法较多,我们认为最适宜作不育诊断的精液分析还是采用手淫的方法最佳,并且最好禁欲4至7天,禁欲时间过短则不成熟的精子较多,且精子数量可能受影响,时间过长则死精子、异型精子可能增多。收集标本,必须用清洁后干燥,适当大小的玻璃瓶或塑料杯盛装,且此瓶应尽量接近体温的温度(不低于20℃,不高于40℃)。

  • 标签: 精液常规 精子数量 诊断 标本 体会 精液分析
  • 简介:在人的头部表面安放探查电极,借助专用设备(脑电图仪)进行百万倍放大,乃至获得大脑自发性生物电活动的记录图谱,称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从脑电图学来看,探查电极的位置选择在头皮表面进行记录所获得的脑电活动,称为头皮脑电图(一般意义上即称脑电图):如果探查电极直接安放在大脑皮质表面、

  • 标签: 脑电图仪 检测结果 大脑皮质 生物电活动 头皮脑电图 专用设备
  • 简介:系统结构简介本系统由386微机系统,TVGA显示器,高精度24针打印机,配备先进的运放及A/D转换系统组成。导联输入采用国际流行的校正导联即“Farnk”导联系统。导联系统采用一套装制多项用途,各导联转换由键盘控制。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

  • 标签: 正交心电图 导联系统 检测系统 心向量图 12导联 ECG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神经电生理的损害及转归。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了9次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9例神经电生理指标异常一年半后有明显好转。结论:追踪检测结果说明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广泛的,经治疗后有明显好转。

  • 标签: 正己烷 神经电生理学
  • 简介:目的:分析癫癎病人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脑电图检查基础上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结果:在清醒状态下未记录到异常的患者,约40%可以在睡眠中记录到癫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常规检查合并睡眠诱发试验既安全无痛苦,又经济可靠,可在基层医院常规作为癫癎病的辅助诊断。

  • 标签: 癫癎 睡眠诱发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EEG在综合性医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析1000例病房和门诊病例的EEG。结果:1,1000例中,390例EEG异常(39%),113例伴痫样放电。2,EEG检测的主要病种是:头痛、癫病、眩晕、晕厥、神官症和脑血管疾病。结论:EEG检测在功能性和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综合性医院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可靠方法。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8株及产IMP-1金属争内酰胺酶标准株一株,分别采用纸片增效法和双纸片协同实验检测金属酶表型,比较其结果。结果和结论:纸片增效法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而纸片协同法是相对可靠的检测金属酶的方法。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在体尾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麻醉后固定大鼠,清洁脱脂尾部,使用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大鼠尾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8m/s。结论:本方法测定大鼠在体尾神经传导速度简便、快捷和可靠。

  • 标签: 大鼠 尾神经 传导速度 检测方法
  • 简介:本文对7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测分析。根据电生理检测特征,将面神经炎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型,Ⅱ型面神经轴索损害型,Ⅲ型为混合型。由此说明面神经炎有二种基本类型,即脱髓鞘型和轴索损害型。脱髓鞘型者,其临床预后较理想,轴索损害型者,其临床恢复慢,易留有后遗症。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 简介:检查心电图是新药犬长期毒性试验中必需指标,清醒状态下检测,经常出现不规律的心率不齐,T波倒置,低平,双向,R波电压变化等,按人临床诊断方法应为异常,但这是犬的生物学特性所致,非病理改变.

  • 标签: 心电图 生物学特性 心电图检测 长期毒性实验 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盗血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LX4型经颅多普勒检测仪,分别对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未端,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5例左椎动脉狭窄,1例右椎动脉狭窄,2例左颈内动脉末端,左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右颈内动脉未端,右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经颅多普勒是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敏感指标。

  • 标签: 经颅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超声波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330例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病人的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257例(占77.8%)病人符合脑动脉硬化血流改变,31例(12.1%)血流速度增快,150(58.4%)血流速度降低,12例(4.7%)有脑动脉狭窄表现。结论:经颅多普勒是一种安全、易行、无创的脑动脉硬化症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动脉硬化症 诊断
  • 简介:目的: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肌电图表现,了解肌电图定位与手术相符合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根压迫程度的变化。方法:使用日本充电MEB—5404K型肌电一诱发电位仪对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肌电图检查。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提示的神经根受损部位与手术中所见相符率为94.1%。术后肌电图显示神经根受压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受压有定位价值及对术后效果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 标签: 肌电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