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一项在体内表达功能性RNA分子的方法,为简化RNA样品的准备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也为体外、体内研究RNA结构、相互作用和功能提供了一套有用工具。

  • 标签: TRNA 支架 重组 体内表达 相互作用
  • 简介: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结核、感染、畸形、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脊柱疾患的有效手段,促进脊柱融合成骨率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自体骨移植,但其存在来源有限、取骨处疼痛等弊端,目前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Theroleof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2,rhBMP-2)负载于载体是一种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脊柱融合术中,但近来发现了与其相关的一些副反应。本文就其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的副反应进行综述。

  • 标签: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 脊柱融合 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人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其患者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7.5岁。子宫内膜腺癌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9例(其中肌层浸润≤1/2为11例,〉1/2为8例),Ⅱ期9例,Ⅲ、Ⅳ期8例。组织学分级按2000年FIGO子宫内膜腺癌3级分类法: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标本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K2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K2α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CK2αmRNA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K2α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CK2α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结论CK2α表达或活性增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CK2α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潜在分子靶点。

  • 标签: CK2α 子宫内膜腺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比较双链腺相关病毒(Double-strandedadeno-associatedvirus,dsAAV)及单链AAV(Single-strandedadeno-associatedvirus,ssAAV)介导Exendin-4分泌表达效率。应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dsAAV/pSSHG/Exendin-4,与重组ssAAV比较转染NIH3T3细胞效率及转染后细胞上清Exendin-4浓度,免疫组化检测Exendin-4表达。经限制性内切酶及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测定重组dsAAVpSSHG/Exendin-4滴度为2.5×1011pfu,较重组ssAA滴度高(2.5×109pfu);dsAAV/pSSHG/GFP转染NIH3T3细胞表达绿色荧光强;ELISA法检测感染重组dsAAV的NIH3T3细胞上清中Exendin-4的浓度为181.1±8.75pmol/ml,较重组ssAAV分泌浓度(133.81±8.09pmol/ml)升高(P<0.05);重组dsAAV及ssAAV转染NIH3T3细胞Exendin-4表达均为阳性。重组dsAAV可分泌表达Exendin-4并较ssAAV具有更高效转染能力,为研究Exendin-4功能及应用于临床打下基础。

  • 标签: EXENDIN-4 双链AAV 单链AAV 糖尿病 腺相关病毒
  • 简介:目的确定在兔子的椎间盘内注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诱导椎体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用微量注样器将含有rhBMP-2200μg的生理盐水溶液20μl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到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L4~5椎间盘的髓核内。术后10、30、60及90天进行X线照相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椎间盘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组可见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成骨并在相邻椎体间形成骨桥。对照组的椎间盘内未见骨形成。结论利用注射的方法,rhBMP-2可诱导椎间盘成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 标签: 重组人股形态发生蛋白-2 椎体间融合 椎间盘 注射 诱导成骨
  • 简介:目的探索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amino-terminalkinase,JNK)基因表达与神经功能修复状态的关联。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选取,假手术对照组18只,实验组32只。损伤后1、12、24、72h行PCR检测,比较大鼠脊髓组织中JNK(JNK1、JNK2、JNK3)表达水平变化;损伤后12、72h选取L4/5节段脊髓行HE染色、,比较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神经功能变化状态(NSSh结果PCR结果显示,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JNK1、JNK2、JNK3的表达,在损伤后1、12、24、72h除JNK3在相应时点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水平下降外,其他两项表达与假手术对照组无明显差别。L4/5脊髓HE染色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后12h损伤的脊髓皮质周边EHE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增多。随着时间推移,染色阳性细胞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损伤后12h的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少于72纪损伤组NSS评分则明显更高,但脊髓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点比较,NSS评分渐减。结论脊髓损伤后出现JNK3表达下调的情况,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联。

  • 标签: C-JUN氨基末端激酶 急性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修复 动物实验
  • 简介:据FerreiraJCB2019年1月18日[NatCommun,2019,10(1):329-329.]报道,巴西圣保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选择性抑制剂——SAMβA(针对蛋白激酶β2,即β2PKC),能够改善因心脏病发作引发心力衰竭的大鼠心脏功能。心脏病发作后导致心力衰竭的一个因素就是线粒体损伤的积累或功能失调。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病 心脏功能 蛋白激酶 抑制剂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5~13个月。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给予抗炎、止咳、平喘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症状减轻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重组合异种骨是否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有促进修复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各半,体重2kg.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侧股骨头坏死,并且在同侧股骨颈后方头颈交界处钻直径2mm孔至软骨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术中植入重组合异种骨(RBX)30mg/只(含BMP1.5mg),对照组术中植入同体积的牛松质骨,于术后2、4、8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只动物,观察有关指标.结果(1)X线检查结合计算机相对骨密度分析:2周时两组股骨头骨密度均未见增高,4、8周时均增高,但手术侧实验组股骨头相对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单光子骨密度(BMD)测定:4周以后手术侧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手术侧股骨头内纤维组织增生,有大量的软骨形成和成骨细胞增生明显,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8周时实验组手术侧股骨头内坏死骨组织修复大部分已完成,表面软骨再生.而对照组坏死骨修复仍在大部分区域内进行,植骨仍有部分未被吸收.结论重组合异种骨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实验修复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重组合异种骨(RBX) 动物模型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本工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评价标准》(简称《标准),按照标准程序通过溶血试验、对凝血系统影响试验、热原试验、肌肉刺激试验以及细胞毒性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毒性,并参照《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RHBMP-2 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从基因水平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将150只SD大鼠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式造模,再将造模后5天有血栓形成的大鼠,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低分子肝素和生理盐水进行干预,第一次干预后3h,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股静脉血管及其主要属支,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运用GenechipRatGenome430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表达。倍数变化分析筛查出差异性表达基因,进一步行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血栓消退率较高(x^2=4.698,P〈0.05);有1229个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该基因主要参与了MAKP、Ca^2+、细胞因子及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参与MAPK通路的始动基因如IL1、TGF、FGF及其受体,末端效应基因如c-Junn、ur77、p53等均呈现上调。低分子肝素可调控促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并影响血栓的预后。

  • 标签: 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 促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 基因芯片
  • 简介: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10月邯郸市第一医院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51.11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0.2g,口服4次/天,10d为1个疗程,给予维生素B1200mg,口服3次/天,共治疗20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每处皮损2喷,4次/天,共治疗20d。应用药物治疗20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其水疱消退、脱痂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96%vs76%;P〈0.01),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12.40±4.10)d、(10.70±1.80)d、(13.20±4.20)dvs(14.90±4.30)d、(12.30±2.90)d、(15.90±4.40)d],观察组明显缩短(P〈0.01)。无明显不适、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明确,应用简单,适宜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7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7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0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3.37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每次200kIU/kg,每天2次,疗程3~5d。结果治疗组2、4d体温、疱疹、流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退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与开始治疗的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血常规单核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所有患儿干扰素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肯定,临床症状消失快,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雾化吸入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外用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内注射治疗颜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颜面部多发性扁平疣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78例;年龄12~48岁,平均年龄24.5岁。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A、B、C3组各40例,A组为穴位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组,B组为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组,C组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内注射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组。6周、3个月后分别进行对比疗效观察及复发率观察。结果3组总有效率分别是57.5%、52.5%、95.0%;复发率分别是33.33%、50.00%、3.85%,C组疗效最高、复发率最低,优于A、B组(P〈0.05);观察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外用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内注射治疗颜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扁平疣 干扰素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穴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