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诊断腕管综合征(CTS)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18腕)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患者(CTS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8例(14腕);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8.22岁。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19例(38腕);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43岁。行超声检查,在豌豆骨与舟状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采用SMI技术对正中神经内血流半定量评分并测量峰值血流速度,将CTS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不同方法的诊断阈值,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S组正中神经CSA、血流半定量评分和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0.13±0.03)cm^2vs(0.10±0.02)cm^2,(3.17±0.71)vs(1.50±0.55),(5.71±4.86)cm/svs(2.74±0.44)c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的诊断阈值为≥0.12cm-2,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4(P=0.000)。血流半定量评分的诊断阈值为≥3,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98%,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0)。峰值血流速度的诊断阈值为3.2cm/s,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8(P=0.000)。应用SMI对正中神经内血流进行半定量评分及测量峰值血流速度诊断CTS均优于测量CSA。结论SMI技术评价正中神经内部血流信号有助于诊断CTS。

  • 标签: 超声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血流 超微血管成像(SMI)
  • 简介:目的探讨MRI成像在低颅压综合征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拟诊低颅压综合征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5岁。脑脊液压力均〈0.588kPa(60mmH2O)。进行脑(其中7例增加脊髓)常规MRI成像,采用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三维驱动平衡(T2WI-3D-DRIVE)序列成像,增强扫描,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进行临床分型。结果原发性19例占63.3%,继发性11例占36.7%。原发性和继发性共同表现为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26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15例)。原发性:硬脑膜均匀增厚19例,硬膜下积液11例,脑室缩小、蛛网膜下腔狭窄10例,脑下垂6例,垂体增大5例,5例后颅窝拥挤结构。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及明显强化9例,脊柱MRI扫描显示硬脊膜弥漫增厚并明显强化3例。内科治疗1-2个月后复查全部病例基本恢复正常。继发性: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7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4例。脑脊液鼻漏5例;脊椎脑脊液漏6例。显示脑脊液漏管漏口11例。11例继发性手术后复查均见漏管闭塞。结论低颅压综合征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结合脑脊液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并可进行临床分型,提供可行治疗方案和对治疗效果准确判断。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脑脊液漏
  • 简介:据TavorI2016年4月8日[Science,2016,352(6282):216-220.]报道,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游离状态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可预测机体在行使特殊任务过程中大脑活性。截至目前为止,很多研究都希望更好地理解个体在一动不动思考事情过程中大脑活性和其个体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大脑活性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游离状态 任务状态 后期开发 可用数据 物理损伤 皮质下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冷循环微波消融术(MWA)在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16例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37个肿瘤),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31.5岁。进行MWA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超声声像图变化。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37个肿瘤内血流信号均消失;治疗时间6~17min,平均治疗时间10.4min(标准差4.6min)。16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肿瘤体积0.34~4.18cm~3,平均肿瘤体积1.76cm~3(标准差1.55cm~3);治疗后1个月,超声随诊显示肿瘤体积轻度增大,回声减低,瘤体边界模糊;治疗后3、6、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肿瘤体积较治疗前逐渐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5.1±6.1)%、(45.4±7.4)%、(73.6±6.3)%。结论超声引导MWA治疗安全、微创,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微波消融 治疗效果
  • 简介:据SinghviA2016年4月5日(Cell,2016Apr5.doi:10.1016/j.cell.2016.03.026.)报道,神经胶质细胞在大脑中扮演着非常活跃和动态化的角色。人们大脑中超过一半的细胞都是由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其可以缠绕在神经纤维上并且促进其绝缘,从而使得电脉冲和化学脉冲可以迅速传递;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神经胶质细胞非常必要,而且其还是神经细胞的"被动帮手"(passivehelper)。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细胞 HELPER 离子转运蛋白 局部浓度 培养温度
  • 简介:据HollisER2016年4月13日(NatureNeuroscience,2016Apr11.doi:10.1038/nn.4282.)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anDiego)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协调神经系统构建的信号如何影响创伤性损伤后的恢复。他们还发现,操纵这些信号能够增强功能的恢复。大多数遭受创伤性损伤的人拥有不完全损伤的神经回路,通过康复训练重新配置未受损的回路,这些患者的功能可以部分恢复。但机制并不清楚。

  • 标签: 神经回路 神经生物学家 不完全损伤 NEUROSCIENCE 脊髓损伤 运动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