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硅烷化玻璃酸酯复合物(silanolhyaluronatecompound,SHAC)是一种透明质酸衍生物。类人胶原和肌肽是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抗皱成分。本研究将SHAC用于皮肤抗皱中,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和肌肽复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检测正常细胞的增殖活性和UVB损伤细胞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1)肌肽能促进L92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UVB照射细胞引起的氧化损伤的能力。类人胶原蛋白没有明显效果。(2)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肌肽制备复配制剂,均能够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UVB照射引起的细胞损伤。SHAC能增强类人胶原和肌肽的功效,在开发皮肤抗皱功能的产品领域前景良好。

  • 标签: 硅烷化玻璃酸酯(SHAC) 类人胶原 肌肽 复配 增殖活性 紫外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不同剂量非离子型对比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0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280例,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20例。根据使用非离子型对比的剂量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100mL)18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60.2岁;中剂量组(100-200mL)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65.6岁;高剂量组(〉200mL)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6.9岁。分别检测各组对比应用前及应用后8、12、24、48、72h反映肾功能情况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比较每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段的SCr,CvsC。结果低剂量组中。Scr仅在对比应用后48h升高,而CysC仅在对比应用后24h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均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血SCr、CysC在各个时间段升高幅度明显增加(P〈0.05).而高剂量组比中剂量组SCr、CysC在各个时间段进一步升高(P〈0.05),并且随着对比应用剂量的增加。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SCr,CvsC升高的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速度明显变慢,部分患者对比应用72h后仍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对肾功能的损害与对比剂量明显相关,低剂量(〈100mL)对肾功能影响小且恢复快,而中剂量(100。200mL)和高剂量(〉200mL)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对肾功能的影响越大,且恢复越慢,部分患者由对比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非离子型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肾功能
  • 简介:湖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柯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发展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并申请专利。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起来的前沿技术,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 标签: 核壳生物纳米颗粒 前沿技术 研究 中国 专家 申请
  • 简介:现将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史,传统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不足之处,以及开发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的意义作一综述.介绍了聚乳酸作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特点,并比较了以聚乳酸为基体的各种内固定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和机械力学强度.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材料 聚乳酸 纤维 羟基磷灰石类 复合材料
  • 简介:据KotagiriN2018年1月18日[NatCommun,2018,9(1):275-275.]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光诱导的纳米颗粒或能有效治疗转移性癌症;发射光作为传统癌症成像技术的一部分,其能够有效定位转移性肿瘤,并且诱导光敏性药物发挥作用,当这样的药物被包裹到纳米颗粒中时其就能"点燃"癌细胞,同时光敏药物就会产生毒性自由基来杀灭肿瘤细胞,这种新型技术或能有效治疗患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小鼠。

  • 标签: 转移性肿瘤 有效治疗 纳米颗粒 光诱导 癌症 科学家
  • 简介:目的研究APA介入显影栓塞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法制成单纯栓塞,包埋金属粉制成在X线下显影栓塞.将2种栓塞分别在X线下观察体外显影效果,注入兔股动脉观察体内显影效果,并对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初步临床试验.结果与单纯栓塞相比,显影栓塞在X线下显影效果良好,将显影栓塞注入家兔股动脉后在X线下显影效果良好,临床试验表明不但显影效果良好,而且栓塞效果可靠.结论APA介入显影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 放射介入显影栓塞剂 脑动静脉畸形 治疗
  • 简介:目前功能连通(functionalconnectivity)已经发展为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MRI)研究脑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采用时间相关方法,选取后扣带回(posteriorcingulatedcortex,PCC)为感兴趣区(regionsofinterest,ROI),提取ROI所有体素的平均时间信号,并与其他脑区血氧依赖的磁共振(BOLD)信号进行相关,同时去除全局效应和头动误差,对14例志愿者的计算和静息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研究逻辑计算任务下默认网络(defaultmodenetwork)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默认网络受到抑制,各脑区信号改变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逻辑计算状态下各脑区BOLD信号变化不同,与PCC时间相关性发生改变所致。

  • 标签: 功能连通 时间相关 感兴趣区 逻辑计算 默认网络
  • 简介:通过测量不同实验条件下栅藻的延迟发光动力学行为,确定最优实验条件,为栅藻作为生物指示奠定基础。用YPMS-2生物光子测量仪检测栅藻延迟发光,将测得的数据用Statistica10.0软件进行拟合、处理,得到表征栅藻性质的可靠参数斜率k。栅藻的最佳使用浓度为2.5~3.5xlO7个/mL,栅藻使用的最佳生长阶段为40~60d,加入不同中药煎煮液的栅藻斜率k值有较大差异,为研究中药药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栅藻 生物光子 延迟发光 生物指示剂 条件优化 中药
  • 简介:产科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母婴死亡极高的危重病症,正确及时地抢救该病是关系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院近两年成功地抢救了2例产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报告如下:患者1,26岁,住院号211190,于1998年7月13日急症入院、查体:BP23/16KPa,子痫面容,眼睑及球结膜水肿,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膝腱反射亢强。

  • 标签: 多脏器功能衰竭 心肺听诊 产科 孕产妇死亡率 化验检查 术后
  • 简介:为了提高颈椎病治疗效果,我们设计了一种带有角度控制的多功能颈椎牵引椅。多功能颈椎牵引椅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选用ATMEGA16作为核心处理器,实时监测和处理各通道传感器采集到的牵引力、牵引角度等信号,通过对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实现力量、角度的组合牵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精度高、运行平稳可靠,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症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颈椎病 角度控制 多功能颈椎牵引椅 生物力学原理 组合牵引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含5%(质量分数)纳米单质银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β-TCP-Ag)的细胞毒性及在家兔体内的抗菌性和促成骨性能,从而为临床治疗骨髓炎合并大面积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以100%-磷酸三钙支架(β-TCP)作为对照组,在体外用CellCountingKit-8(CCK-8)试剂检测支架浸提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细胞毒性;体内: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β-TCP为对照,一期在4周内建立兔股骨骨髓炎模型,再二期植入支架后分别饲养4周和12周,然后取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相对个数;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观察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长入情况。结果CCK-8检测显示各组间细胞相对活性未见明显差异,表明β-TCP-Ag在体外未见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菌平板涂布法显示植入β-TCP-Ag组材料周围骨组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远小于β-TCP组;Micro-CT分析表明β-TCP-Ag组骨缺损区域骨量明显高于β-TCP组。结论含5%纳米银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能力,在体内杀灭细菌后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抗菌和骨缺损植入物材料。在改进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能。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β-磷酸三钙支架 骨髓炎 抗菌性 成骨活性
  • 简介: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的运动想象脑机接口(BCI)在中风患者神经康复训练发挥着不可或缺和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分类率较低。以功能核磁共振(fMRI)作为参考金标准,针对运动想象范式,本研究开展了fMRI-BCI与fNIRS-BCI的对照研究,以探究限制fNIRS-BCI分类率的主要因素。实验选取了12名被试,分别获取两种模态下左右手运动想象数据,并利用共空间模式算法提取空间特异性信息进行分类。从血液动力学响应来看,由于受到浅表血流信号干扰,fNIRS获取的运动想象在侧运动区脑响应的对比度明显低于fMRI。同时,fMRI-BCI的分类准确率显著高于fNIRS-BCI,超过10个百分点,分别为80.3%±16.0%与67.3%±10.2%。这些结果表明,fNIRS及目前常用的拓扑式排布在获取脑皮层响应信息上存在不足,是运动想象fNIRS-BCI分类率较低的主要限制因素。

  • 标签: 功能近红外光谱 运动想象 功能核磁共振 共空间模式 脑机接口
  • 简介:目的探讨NF—κB抑制剂PDTC对高分予量聚乙烯磨损颗粒(UHMWPE)诱导的假体周围界膜组织产生TNF—α的影响,寻找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方法。方法用昆明小鼠24只构建air—pouch模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阳性对照组(囊内注入UHMWPE颗粒悬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囊内注入UHMWPE颗粒悬液,腹腔注射PDTC),阴性对照组(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DTC),7天后处死动物,ELISA法检测囊壁组织中TNF—α的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囊壁组织TNF—α含量为6.3429±0.7475(OD/克);实验组囊壁组织中TNF—α含量为5.0428±0.8105;阴性对照组囊壁中TNF-α含量为3.5010±0.7248。其中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两两对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NF—κB抑制剂PDTC能够抑制UHMWPE颗粒诱导的界膜组织中TNF—α的产生,对假体周围骨溶解有防治作用。

  • 标签: 磨损颗粒 无菌性松动 PDTC TNF—α
  • 简介: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原料中封端十二醇残留的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测定方法及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DB-624(30m×0.530mm×3.0μm)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60℃,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维持3min,以3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10min),十二醇的回归方程为A=2717.3C-11.646(γ=0.9998),线性范围为0.01~1.01mg/mL,平均回收率为99.21%(n=9),相对标准偏差1.55%,检测限为0.0005mg/mL,定量限为0.001mg/mL。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能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将该方法应用于聚乳酸原料中封端十二醇残留量的测定,结果可靠。

  • 标签: 聚乳酸 封端剂 气相色谱法 氢离子火焰检测器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食管支架留置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恶性肿瘤造成气管、食管狭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48.8岁。术前行食管造影及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气管、食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是否存在气管食管瘘。7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患者首先置入食管支架,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患者首先置入气管支架。食管支架选用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气管、支气管支架选用自膨胀网状镍钛合金支架。所有患者都留置气管、食管支架。结果所有患者成功置入气管、食管支架,手术成功率100%。7例首先留置食管支架者,5例在食管支架置入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需马上留置气管、支气管支架,另2例在24h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置入气管、支气管支架后缓解。5例首先留置气管支架者,支架留置后呼吸困难缓解,之后留置食管支架操作顺利。所有患者留置气管、食管支架后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2例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支架留置后瘘口闭合。12例患者术后生存1.5~6.2个月,1例因肿瘤的过度生长而发生食管再狭窄,再次置入食管支架后症状缓解。结论气管、食管支架留置术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同时伴有气管、食管狭窄的患者,应首先置入气管支架,以防止食管支架膨胀压迫气管,加重气管狭窄引起窒息。

  • 标签: 气管狭窄 食管狭窄 自膨胀金属支架
  • 简介:本文介绍特异性DNA免疫吸附制备方法及用血浆灌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DNA免疫吸附是以碳化树脂为载体,将小牛胸腺DNA与蓝四唑阳离子络合后同火棉胶混合固定于载体表面而制成。6例SLE女性患者,年龄22~43岁,免疫复合物高于正常值,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关节疼痛5例,水肿3例,皮肤损伤2例。用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5例关节疼痛全部缓解,3例水肿中2例减轻,2例皮肤损伤中1例好转。DNA抗体平均减少了37.5%。BUN平均减少40.6%。而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此方法是较理想的血液净化形式,为难治性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治疗方法。

  • 标签: 免疫吸附剂 血浆灌流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无菌性松动和植入物周围感染是骨科内固定术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随着手术数量的日益增长,如何降低此类手术失败风险变得格外重要。在这个领域中,近期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研制各种各样的内植物涂层,而这些涂层大多只具有抗感染作用而无骨整合作用;或者只具有骨整合作用而不具备抗感染作用。但是要使内植物长期有效,理想的涂层应兼顾骨整合和抗感染这两个功能。本文将对同时具有骨整合性和抗感染性的多功能涂层近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科内植物 多功能涂层 骨整合 抗感染
  • 简介:目的考察罗红霉素聚乳酸药膜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罗红霉素的含量.测定波长为482nm.结果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药物释放量超过80%.在最可能形成粘连的5~7d内,药物充分发挥了作用.结论该药膜对罗红霉素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用于防治术后粘连.

  • 标签: 聚乳酸 罗红霉素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药物释放
  • 简介: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的血液动力学进行观察。方法:使用仪器是Acuson12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MHz,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脏的大小、肾回声强度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肾功能衰竭的第Ⅰ期病人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第Ⅱ期肾脏大小较第Ⅰ期减小,肾回声出现改变,但肾脏的R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Ⅲ期肾脏大小较第Ⅱ期减少,肾回声出现明显异常,RI指数增高(P<0.01);第Ⅳ期,即尿毒症晚期,肾脏萎缩,肾实质回声明显增强,肾内血供明显减少,则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可以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进行诊断。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慢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