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入本院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采取无痛胃镜麻醉前行静脉注射患者。上述患者均采取静脉留置。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31例),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31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其中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为患者采取规范的静脉留置应用并结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方法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静脉留置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时限2021年6月到2022年11月,研究患儿共60,结合就诊号进行分组,每组小儿30,对照组用基础护理,研究组用综合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小儿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满意度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应用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护理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中施行沟通护理技巧的效果及观察。方法:将收治于我科的116例静脉输液患儿,采用随机数字盲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沟通护理技巧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儿护理效果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采用沟通护理技巧措施干预,不仅提高了患儿的护理效果,还增强了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沟通护理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个性化心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分析。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儿科抽取84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常规护理赋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指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输液依从性评分。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研究组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输液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实施可提高患儿穿刺疼痛耐受度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促使积极配合输液治疗,护理成效十分显著。

  • 标签: 静脉输液 常规护理 个性化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输液室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为预防控制针刺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生、护士和检验师等3组对象,调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刺伤情况及相关原因。结果 共有效调查260名护理人员,在过去1年内共发生针刺伤95人(共100例次),发生率为38.5%。护士和检验师针刺伤发生率均为55.0%,医生为19.2%;最常见的致伤锐器具为输液(31.0%)、真空采血(30.0%)和注射器针头(23.0%),主要发生环节为拔(26.0%)、处理针头(25.0%)和缝合(13.0%),医生、护士和检验师致伤锐器具和致伤高危环节均不相同。针刺伤后报告率为32.0%;针刺伤局部伤口处理正确率为89.0%。结论 本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应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高危器具以及高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针刺伤 职业伤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输液室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影响。方法:研究地点:急诊输液室,时间: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输液患者共30例,以开展护患沟通培训时间分组,对照组(2022.1-2022.6),研究组(2022.6-2022.12),比对培训开展前后护理纠纷情况。结果:研究组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经培训后沟通技能得分和患者满意度得分明显上升,科室护患纠纷例数和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临床急诊输液室在以往常规培训内容基础上加入沟通技巧培训,可以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和患者投诉率,全面提高科室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患沟通 技巧培训 急诊输液室 护理纠纷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穿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观察组给予温穿刺术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疼痛评分、膝关节评分、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及主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膝关节评分和主观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温针穿刺 临床有效率 膝关节评分 主观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VVLE)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2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将其分为联合组(n=12)和对照组(n=9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单一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合并组VVLE的年龄和病程均高于对照组,合并糖尿病和长期使用激素药物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术后并发症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对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进行有效预防,探究预防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外科患者98例并遵患者意愿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实施常规护理的49例为对照组,实施预防护理的49例为观察组,观察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要优于对照组护理后指标(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心理状态、配合度及知识掌握度等均比对照组指标理想(p<0.05);观察组下肢肿痛、DVT、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士操作技能、护理态度及病房环境、手续办理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护理能够减少诱发DVT的各项因素,同时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下肢血液流变情况,增强其配合度、满意度,减轻其不良情绪,对DVT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外科术后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妇产科手术是一类涵盖多种复杂疾病的手术,其患者群体主要包括孕产妇和妇科手术患者。随着妇产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手术患者的整体康复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成为一个日益引起关切的并发症,因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肺栓塞。妇产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期间的生理变化、床位休息时间较长以及激素水平的波动等因素,其发生DVT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这一特定群体的DVT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强调了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血管解剖的异常、瘢痕组织的存在以及其他解剖障碍,使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过程更加具有挑战性。接着,本文详细介绍了介入法的应用步骤,包括患者评估、影像学引导、无菌操作和并发症管理。这些步骤关键地影响了中心静脉导管放置的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最后,本文强调了术后密切监测的重要性,以确保导管的功能正常并维护患者的安全。通过精心执行这些步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支持。

  • 标签: 介入法 难置型 外周中心静脉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US-FMAB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对其焦虑情绪、疼痛感受的影响。方法 2022年05月一2023年05月(该改为 2018年05月一2019年05月),选定60例调研对象,均为US-FNAB患者,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基础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n=30,接受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焦虑情绪、疼痛程度及穿刺活检依从性。结果 对比基础组,试验组US-FNAB术后SAS、NRS评分更低,穿刺活检依从性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US-FNAB患者焦虑情绪,还能够减轻该类型患者疼痛程度,进一步提升患者穿刺依从性,建议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后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80例PICC置管患者,抽签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满意度、机械性静脉炎率。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采血的医务人员的手套佩戴时间与手消毒情况及手卫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5月静脉采血的26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手卫生规范认识及手消毒剂的掌握情况、手套不同佩戴时间段的破损情况及部位、不同取液量的速干手消毒剂干燥时间及达标情况。结果:手卫生用具掌握人数达96.98%,手消毒部位的掌握人数最多为243例;手套使用15min破损率达1.89%,使用90min破损率为28.30%;1ml取液量干燥时间与2ml和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ml取液量且手掌面积<108cm2消毒符合率高于手掌面积≥108cm2(P<0.05);静脉采血中选择戴手套人数达66.42%,全部采血完成选择洗手的执行率为96.60%,不同患者间采血不洗手的执行率为94.72%。 结论:静脉采血的手套佩戴时间越长破损越严重,且静脉采血护理人员对手消毒、手卫生的掌握情况较弱,应增强护理人员培训及规范操作。

  • 标签: 静脉采血 手套佩戴时间 手消毒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及针对该情况采取的临床护理应急处理措施。  方法:从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中选取确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31例,为研究组;非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3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功能病例数差异和BMI指数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功能和BMI是肿瘤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可使用Padua风险评分表进行评估,进而提供更优质的临床护理方案。

  • 标签: 肿瘤内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门诊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的120例患者以单双法平均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抽取末梢血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抽取静脉血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两组的MCH检查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BC检验结果低于对照组,RBC、PLT、 MCV 、HCT 、HGB检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层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使用静脉血标本能取得比末梢血更加准确的结果,从而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室检验指标,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集束化管理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重症患者纳入研究,共计218例,通过计算机系统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109例。对照组依托常规管理进行治疗,观察组依托集束化管理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管理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7.4%,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满意度96.3%、对照组管理满意度77.1%,组间满意度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重症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的安全性,可减少不良事件产生,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促进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管理方案。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中心静脉导管 重症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