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方法,应用一般护理和护理标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0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标志。对两个组护理的满意比例和对护理人员投诉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护理标志的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对护理更加满意,投诉的比例也更低。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护理表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 方法:我院在 2018 年 4 月进行导管护理安全标识,因此将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收治的 500 例普外患者以及 20 名护理人员看做为对比组,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500 例普外患者以及 20 名护理人员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比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安全标识 普外科 导管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护理标识在应用效果, 进一步提升护理安全 。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来自 2018 年 4 月份到 2019 年月份中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 200 例患者,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 2 组,每组患者分别为 10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服务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并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通过研究结果 可得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的患者( 91%<98% )。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 3%<1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将护理标志应用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有效降低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标识,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二维健康宣教在青光眼围手术期 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 2019 年 9 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60例青光眼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 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各占 3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 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二维健康宣教,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继而探讨二维健康宣教的临床应用前景。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96.67% ,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70.00 %; 组间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二维健康宣教应用于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 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健康宣教知晓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健康教育 二维码健康宣教 健康知识知晓率
  • 简介:【摘要】患者,男,66岁。全身泛发红色斑块4年余。右上臂组织病理:网篮状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表皮增生、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细胞排列紊乱,全层表皮可见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基底膜完整,真皮浅层中等密度淋巴细胞浸润。既往有患鼻咽癌行放疗史,因脑垂体功能下降长期服用优甲乐、激素病史。诊断为鲍温病。

  • 标签: 鲍温病 多发性 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患者,男,66岁。全身泛发红色斑块4年余。右上臂组织病理:网篮状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表皮增生、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细胞排列紊乱,全层表皮可见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基底膜完整,真皮浅层中等密度淋巴细胞浸润。既往有患鼻咽癌行放疗史,因脑垂体功能下降长期服用优甲乐、激素病史。诊断为鲍温病。

  • 标签: 鲍温病 多发性 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在重症监护室 患者的护理 过程中,采用对照和观察 的方法,分析采用护理标识的管理模式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本次实验需两组研究对象,从 2018年 5 月至 2019年 5 月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340 例,将其随机均分。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 式,观察组 患者采用护理标识管理 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结果:观察组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为 2.94 %,对照组为 15.30 %。观察组 满意度 为 95.88% ,对照组为 64.71% 。因此 观察组 总体结果优于 对照组,差异明显, P< 0.05,具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管理 过程中,如果对 重症监护室患者 采取护理标识管理 模式,则会有效降低 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加快康复进程,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具有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管理 护理标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手部内生软骨瘤合并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 2019-1至 2019-9收治的 6例内生软骨瘤合并骨折的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其中 5名患者接受骨肿瘤刮除、植骨术, 1例患者接受骨肿瘤刮除、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术。结果 6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内生软骨瘤,术后随访复查 2~10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暂时未见复发。参照 Kazwcki手部内生软骨瘤术后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 4例,良 1例,中 1例 [1-3 ]。结论 采用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克氏针固定或者不固定)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合并骨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生软骨瘤 骨折 骨肿瘤刮除 植骨
  • 简介:【摘要】患者男,15 岁。阴囊白色丘疹、鳞屑2周。皮肤镜:红色背景下,可见白色圆形结构,表面见白色粉末状鳞屑,中央可见裂痕,刮除鳞屑可见红色基底。刮取皮屑镜检见大量菌丝及孢子,沙氏培养基培养见白色粉末状菌落生长。挑菌落镜检见梭形大分生孢子,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诊断:阴囊癣。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Cream)(兰美抒)(Novartis Consumer Health SA,进口药注册证号:H20170081)外用治疗2周后痊愈。文献回顾: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文和外文数据库,查找阴囊癣的相关文献,近10年报道的阴囊癣的文献共8篇,9例患者。结论: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阴囊癣好发于我国青春期免疫功能正常男性,真菌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的阴囊癣对特比萘芬及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

  • 标签: 阴囊癣 石膏样小孢子菌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患者男,15 岁。阴囊白色丘疹、鳞屑2周。皮肤镜:红色背景下,可见白色圆形结构,表面见白色粉末状鳞屑,中央可见裂痕,刮除鳞屑可见红色基底。刮取皮屑镜检见大量菌丝及孢子,沙氏培养基培养见白色粉末状菌落生长。挑菌落镜检见梭形大分生孢子,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诊断:阴囊癣。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Cream)(兰美抒)(Novartis Consumer Health SA,进口药注册证号:H20170081)外用治疗2周后痊愈。文献回顾: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文和外文数据库,查找阴囊癣的相关文献,近10年报道的阴囊癣的文献共8篇,9例患者。结论: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阴囊癣好发于我国青春期免疫功能正常男性,真菌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的阴囊癣对特比萘芬及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

  • 标签: 阴囊癣 石膏样小孢子菌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45,X/46,XY属于染色体异常性腺发育异常,临床上较罕见,患者可表现为身材矮小、性腺及外生殖器发育异常、乃至出现性腺恶变,本研究对1例45,X/46,XY嵌合体患儿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规范此类患者的管理。

  • 标签: 45 XY/46 XY 性腺发育异常 染色体
  • 简介:摘要:先证者 女, 28岁。面部肤色丘疹、结节 23年。皮肤镜:每个丘疹结节表面可见树枝状血管和多个粟粒样囊肿。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肿瘤位于真皮内,由基底细胞组成,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分布,与表皮不连,未见收缩间隙,部分区域见角囊肿。家族五代共 17人有类似病史。诊断为家族性多发性毛发上皮瘤。

  • 标签: 毛发上皮瘤 家族性 多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国产盐酸二甲双胍制剂与原研制剂溶出度的相似性。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对比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的体外溶出试验,按类型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根据纳入的12篇研究文献显示,国产盐酸二甲双胍制剂与原研制剂的体外溶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缩小的趋势。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国产盐酸二甲双胍制剂与原研制剂的溶出度一致性程度近年来在逐步提升,显示我国实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政策开始取得较好结果。

  • 标签: 盐酸二甲双胍,仿制药,溶出度,一致性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作为一种间叶来源性肿瘤其患病率逐年呈增高趋势,目前该类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法等均已基本完善。多数患者确诊为胃肠间质瘤后均需要行手术治疗或服用分子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或瑞戈非尼等。本治疗中心于 2018 年收治一名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系统性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间质瘤, 根据检查结果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 2 个月后出现严重皮肤损伤。本文意通过检索Sci-hub、知网、万方等医学数据库分析引起该类副作用机制、概率及治疗手段并结合文献复习。 【关键字】:胃肠道间质瘤 伊马替尼 皮肤损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