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实习护生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与自我防护现状,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我院的 60 名 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现状问卷调查。 结果 100%的实习护生认为护理工作具有危险性,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而在自我防护方面,实习护生在清洁、隔离及意外伤害上报等自我防护方面均有欠缺。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实习护生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情况良好,但自我防护的掌握情况有待加强。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极易发生职业损伤,应加强对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制定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改善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现状,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风险。

  • 标签: 实习护生 职业危害 自我防护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一个高危险性的工作,其职业安全一直备受关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主要 来源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手术 室 护士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接触锐器、病毒源、感染源 、放射源 的几率较高 , 同时,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心理承受的压力较大。本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进行了简要概述,提出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并就如何进行手术室护士执业安全防护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职业安全 防护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给药途径,具有药效迅速、治疒效果可靠等优点,由此,静脉输液治疗是住院及门急诊患最常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对病人的身心使康造成影响,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临床对防治静脉炎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现将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标签: 静脉炎 原因,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恶性肿瘤疾病快速在我国蔓延开来,而治疗恶性肿瘤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化疗,化疗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很有成效,但是其化疗药物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对护士造成不可控制的职业危害。所以,在日常护理中提高护士的化疗药物安全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对消除职业危害、保障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本文就化疗药物的危害进行阐述,并研究分析了化疗药物的有效防护措施,希望为护士的卫生安全提供有力的帮助。

  • 标签: 护士 化疗药物 危害作用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有明确结论抗肿瘤药物能引起护士职业损伤,本文综述了抗肿瘤药物的现在使用状况,护理职业损伤的定义,肿瘤科护士的职业损伤和表现,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措施,以及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 标签: 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抗肿瘤药物
  • 简介:摘要:针对外科护士在工作中面对的多数是外伤患者,而其病情存在复杂多变性,且必须要接触患者的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这些因素对外科护士的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各种理化因素也对外科护士的健康存在着潜在影响。如今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提高,外科护士工作环境中的特殊性导致的多重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存在的现状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个人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护,尽量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做好日常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外科护士的身心安全是避免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外科护理,工作防护,意识危险因素,安全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其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予以研究,并就细胞毒性药物防护知识培训后的效果予以数据评测。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从业护士 102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量表调查的方式研究肿瘤科护士细胞毒性药物防护意识及其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 SPSS分析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水平。结果:对肿瘤科从业护士 102人的细胞毒性药物防护知识调查问卷表结果展开分析,发现肿瘤科职业防护意识及其防护知识的掌握处于较高水平;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在细胞毒性药物防护知识和技能掌握层面存有较大差异( P< 0.05)。结论:肿瘤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可通过建立和健全职业防护的保障制度、科学分配肿瘤科护理人力资源、强化护理知识培训等多元化的手段提升对细胞毒性药物防护能力及提高护理人员对防护知识的掌握,在提高肿瘤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 标签: 护理 职业防护 肿瘤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与实施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 70 例入组,随机自愿原则下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干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脑出血患者给予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7 年 10 月 ~201 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 重症监护室脑出血 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所有患者 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均为 39 例;参照组采用 常规护理法 ,实验组采用 综合护理干预法, 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 结果: 实验组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少于参照组,其住院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升高,组间对比 ( P<0.05 ) ,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 对于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对其开展护理干预活动,效果十分显著 , 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脑出血 护理干预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门诊采血室护士导致其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分析具体的职业防护措施。 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均来自于 2016 年 1 月份到 2019 年 1 月份中在我院发生的 20 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护士,并对其发生血源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 结果: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门诊采血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多是因为自身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以及采血操作不规范,在处理针头锐利器不当时等多种因素导致的。针对护士出现此类问题采用一定的职业防护措施,因而降低了采血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概率。 结论:门诊采血室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预防标准措施,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保护自身的健康安全。

  • 标签: 门诊采血室,血源性,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内科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以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 我院收治 98例老年糖尿病伴随慢性并发症。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有效率 91.8%,对照组护理有效率 71.4%,( 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提高对于慢性并发症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7.01 到 2019.01 时段内诊疗的疑似丙型肝炎患者 102 例,以 1:1 比例纳入 A 组( n=51 )、 B 组( n=51 )。即 A 组采用酶联免疫法, B 组采用胶体金法,对比患者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 结果: A 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 7.84% ,阴性检出率为 92.16% ; B 组则为 11.76% 和 88.24% ,各数据间比较无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丙型肝炎检验中,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均可作为检验方法,但后者呈现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直观等优势,多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阳性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 1425 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 4.28% ( 61/1425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住院时间≥ 15d 、手术时间≥ 3h 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多见呼吸道感染,与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感染;因素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学科,与整形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等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手术内容丰富、治疗方式多样化。因解剖结构较特殊,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治疗与控制。为防治术后感染,本次研究试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有详细的随访资料;③术前未发生感染。共纳入患者 1425 例,其中男 791 例,女 634 例,年龄 3 个月~ 88 岁、平均( 55.4±14.8 )岁。病谱:唇腭裂 164 例,肿瘤 871 例,外伤 231 例,其它 199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谱、体重指数,治疗情况如麻醉方式、住院天数,生理与病理相关指标。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18.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计数资料以 n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共发生术后感染 61 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19 例、上呼吸道感染 17 例、手术切口感染 15 例、胃肠道感染 7 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2 例、泌尿道感染 1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