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晚期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对照实验中,研究对象共有 86例,均为被临床确诊为晚期肿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实验的入组标准。入组后,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了使用不同护理方式的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3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规范化护理,并在护理后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前,其疼痛评分为( 6.34±1.58)分,治疗后为( 1.59±0.84)分,参照组护理前为( 6.58±1.59)分,护理后( 3.11±0.85)分。研究组患者的生活乐趣、日常生活、睡眠质量、情绪管理、行走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93.25±6.27)分、( 94.28±3.32)分、( 96.64±3.17)分、( 92.58±3.97)分、( 95.64±2.59)分;而参照组患者的生活乐趣、日常生活、睡眠质量、情绪管理、行走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72.63±9.58)分、( 75.33±83)分、( 72.85±9.64)分、( 75.96±10.28)分、( 70.28±10.46)分。两组数据间差异较大,有明显的可比性,( P< 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使用规范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重要帮助。

  • 标签: 癌痛规范化护理 常规护理 晚期肿瘤癌痛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58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29)。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个体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疼痛程度、焦虑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区别,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下降,与护理前及参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的评分降低幅度更大,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参照组病患出现6例不良反应,研究组病患出现1例不良反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个体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其疼痛感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阿片类镇痛药物 癌痛患者 护理干预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在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6月~ 2018年 8月我院收治的 88例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疼痛程度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应用于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 ;肿瘤晚期放化疗 ;焦虑抑郁 ;生存质量    人们普遍认为癌症很可怕,其实晚期癌症的主要痛苦来自于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伴随病症,可能来自于癌症本身,也可能是因癌症转移而导致,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状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 [1]。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症主要采用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其目的不仅在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也重点强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规范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护理方法,通过评估情况,并针对性地开展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2]。本研究针对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评价其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 6月~ 2018年 8月我院收治的 88例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4例。对照组中,男 24例,女 20例 ;年龄 30~ 74岁,平均( 51.02±5.65)岁 ;疾病类型:胃癌 12例,肝癌 9例,直肠癌 11例,乳腺癌 10例,其他 2例 ;学历:初中 15例,高中及大专 18例,本科及以上 11例。观察组中,男 28例,女 16例 ;年龄 32~ 76岁,平均( 51.00±5.59)岁 ;疾病类型:胃癌 10例,肝癌 12例,直肠癌 13例,乳腺癌 7例,其他 2例 ;学历:初中文化 12例,高中及大专 15例,本科及以上 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病理以及影像学检查,均被确诊为晚期肿瘤患者 [3];②生存时间超过 3个月患者 ;③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 ;④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痴呆性疾病和原发性精神障碍者 ;②不能自觉配合本次治疗与护理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阶段性电话回访式延续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出院的患者实施家庭式电话回访式延伸护理。2个月后疼痛控制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者疼痛程度较前减轻,五维健康量表EQ-5D总体低于干预前。结论:开展阶段性电话回访式延续护理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回访 延续护理 癌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探究了电话回访对居家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旨在深入理解该干预方式在管理中的潜在效果。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话回访的概念、作用机制、实施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进一步探讨了服药依从性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并理论上分析了电话回访如何促进患者的药物依从行为。

  • 标签: 电话回访 居家癌痛患者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64例癌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规范化护理将患者法分为对照组(32例:未开展规范化护理)与实验组(32例:开展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36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以及症状自评表(SCL-90)总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规范化癌痛护理 癌症 生命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针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及生活质量影响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 复发转移乳腺癌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118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 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 患者焦虑和抑郁 情况上看,护理后的 观察组的SAS、 SDS 评分为 (39.6±4.1 )分、( 40 .7±2.8 ) 分,对照组则为 (54.7±4.1 )分、( 56.6±4.3 )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率为 88.1%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55.9% ,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措施更佳。 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疼痛度有所改善,对患者心理有积极影响,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复发转移乳腺癌 癌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长期口服吗啡类制剂的晚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本科室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120例晚期患者根据口服吗啡类制剂和注射吗啡类制剂进行分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吗啡类制剂60天。给予研究组口服吗啡类制剂治疗,对照组进行注射吗啡类制剂,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口服吗啡类制剂的晚期患者依旧可以保持镇痛的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癌痛患者 吗啡 口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骨转移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法进行分组,参照组100例接受常规西药镇痛治疗,研究组100例接受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骨转移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能够提高对其镇痛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 标签: 骨转移癌痛 穴位埋线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4月诊治的患者 50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数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指标评分相似,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 P<0.05)。结论:在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患者痛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 癌痛护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