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PICC后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80例PICC患者,抽签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满意度、机械性静脉炎率。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86例需要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中心理支持、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中PICC的全面护理可以提高一次性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介入法在难型外周中心静脉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强调了难型外周中心静脉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血管解剖的异常、瘢痕组织的存在以及其他解剖障碍,使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过程更加具有挑战性。接着,本文详细介绍了介入法的应用步骤,包括患者评估、影像学引导、无菌操作和并发症管理。这些步骤关键地影响了中心静脉导管放置的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最后,本文强调了术后密切监测的重要性,以确保导管的功能正常并维护患者的安全。通过精心执行这些步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支持。

  • 标签: 介入法 难置型 外周中心静脉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对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进行有效预防,探究预防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外科患者98例并遵患者意愿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实施常规护理的49例为对照组,实施预防护理的49例为观察组,观察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要优于对照组护理后指标(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心理状态、配合度及知识掌握度等均比对照组指标理想(p<0.05);观察组下肢肿痛、DVT、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士操作技能、护理态度及病房环境、手续办理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护理能够减少诱发DVT的各项因素,同时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下肢血液流变情况,增强其配合度、满意度,减轻其不良情绪,对DVT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外科术后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妇产科手术是一类涵盖多种复杂疾病的手术,其患者群体主要包括孕产妇和妇科手术患者。随着妇产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手术患者的整体康复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成为一个日益引起关切的并发症,因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肺栓塞。妇产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期间的生理变化、床位休息时间较长以及激素水平的波动等因素,其发生DVT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这一特定群体的DVT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picc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临床价值,观察对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病例纳入时段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择医院在该时段内接受PICC的30例患者为主体,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包括实验组(n=15)、对比组(n=15)。对比组采取常规管理,实验组采取精细化管理,对比组间患者满意度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较对比组高,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并发率较对比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picc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价值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picc置管 护理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入本院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采取无痛胃镜麻醉前行静脉注射患者。上述患者均采取静脉留置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31例),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31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其中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为患者采取规范的静脉留置针应用并结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方法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根疗法与一次性根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从2021年3月~2022年9月期间牙体牙髓病患者中选择3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1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多次根疗法,2022年1月~2022年9月期间16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治疗,对比两种疗法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TNF-α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多次根管疗法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牙髓病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中施行沟通护理技巧的效果及观察。方法:将收治于我科的116例静脉输液患儿,采用随机数字盲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沟通护理技巧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儿护理效果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采用沟通护理技巧措施干预,不仅提高了患儿的护理效果,还增强了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沟通护理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VVLE)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2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将其分为联合组(n=12)和对照组(n=9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单一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合并组VVLE的年龄和病程均高于对照组,合并糖尿病和长期使用激素药物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术后并发症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采血的医务人员的手套佩戴时间与手消毒情况及手卫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5月静脉采血的26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手卫生规范认识及手消毒剂的掌握情况、手套不同佩戴时间段的破损情况及部位、不同取液量的速干手消毒剂干燥时间及达标情况。结果:手卫生用具掌握人数达96.98%,手消毒部位的掌握人数最多为243例;手套使用15min破损率达1.89%,使用90min破损率为28.30%;1ml取液量干燥时间与2ml和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ml取液量且手掌面积<108cm2消毒符合率高于手掌面积≥108cm2(P<0.05);静脉采血中选择戴手套人数达66.42%,全部采血完成选择洗手的执行率为96.60%,不同患者间采血不洗手的执行率为94.72%。 结论:静脉采血的手套佩戴时间越长破损越严重,且静脉采血护理人员对手消毒、手卫生的掌握情况较弱,应增强护理人员培训及规范操作。

  • 标签: 静脉采血 手套佩戴时间 手消毒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患者的术后疼痛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医院收治的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添加心理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和依从性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患者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增强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和配合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康复效率。

  • 标签: 肾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内支架管 术后疼痛 心理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及针对该情况采取的临床护理应急处理措施。  方法:从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中选取确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31例,为研究组;非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3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功能病例数差异和BMI指数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功能和BMI是肿瘤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可使用Padua风险评分表进行评估,进而提供更优质的临床护理方案。

  • 标签: 肿瘤内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门诊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的120例患者以单双法平均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抽取末梢血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抽取静脉血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两组的MCH检查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BC检验结果低于对照组,RBC、PLT、 MCV 、HCT 、HGB检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层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使用静脉血标本能取得比末梢血更加准确的结果,从而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室检验指标,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集束化管理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重症患者纳入研究,共计218例,通过计算机系统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109例。对照组依托常规管理进行治疗,观察组依托集束化管理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管理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7.4%,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满意度96.3%、对照组管理满意度77.1%,组间满意度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重症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的安全性,可减少不良事件产生,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促进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管理方案。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中心静脉导管 重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动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患者90例,平均分为优质组及传统组。优质组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进行护理,传统组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保持护理时间一样根据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优质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组,护理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过程的评价更高,对服务更为满意。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血透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B超定位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50例新生儿做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体外测量技术进行盲穿,在成功后采用B超定位、X片及时佐证,在导管留置过程中及时采用B超监测定位,发现异常时及时采用X线定位佐证其是否异位。结果:床旁B超定位能有效监测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是否正确,能及时发现导管是否异位,本次纳入标准的450例新生儿,置于上腔静脉的121例患儿中,时和后期使用过程中的B超定位成功率均≥90%,置于下腔静脉的326例患儿,B超定位成功率均为100%。结论:应用B超进行导管尖端定位在新生儿PICC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PICC时可以准确的协助导管尖端定位,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能及早发现有无异位,床旁B超联合X线定位更增加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利于减少并发症,也为导管后期使用及维护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新生儿PICC置管 B超定位 X线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时限2021年6月到2022年11月,研究患儿共60,结合就诊号进行分组,每组小儿30,对照组用基础护理,研究组用综合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满意度和一次性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护理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S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影响因素分析及基于RCA理论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以研究时间段(2023.01~2023.12)内入住本院NSICU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经随机分组后予以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41例)基于RCA理论的临床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期间身体约束开展率、非计划性拔发生率、局部皮肤压力性损伤率及治疗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经基于RCA理论临床护理配合期间身体约束开展率、非计划性拔发生率、局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RASS评分均降低,且身体约束时间、NS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NSICU气管插管患者治疗期间基于RCA理论的临床护理配合,可针对非计划性拔诱发风险因素开展护理后,积极降低非计划性拔率,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NSICU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R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