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疑似肺癌患者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疑似肺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收集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情况。结果: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为阳性31例,阴性45例,诊断准确度为98.68%、灵敏度为98.88%、特异度100.00%。结论:疑似早期肺癌患者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方法,能够有效辨别患者肺部疾病良恶性情况,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CT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价值。方法:遵循模式差异分组,选择医院2019.3-2019.12.71例糖尿病分为2组;观察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接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建议采纳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模式,在改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接受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对所有患者的数据进行记录,统计起搏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并且分析原因。结果:起搏器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为10.61%,其中涵盖起搏异常4例,感知异常3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36%,其中涵盖室性早搏6例,房性早博6例,心房颤动5例,室性心动过速7例。结论: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能够反应出起搏器状态。

  • 标签: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动态起搏心电图 情况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样本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评估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评估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评估分析心律失常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提高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 CT诊断中的具体效果以及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以本院在 2020年 2月所接诊的 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 CT检查,针对患者肺部病变情况以及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在入院时结合 CT诊断,所有患者肺部可观察到明显病变区域,主要表现为肺实质变密度阴影,且病变部位主要表现为两肺散在分布为主。在入院时该部分患者能够在肺部观察到局部灶性病变阴影,持续发展后变为实变影。在针对性治疗方案的作用下,本组患者均得到改善,肺部病变范围缩小,逐步趋于正常。结论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 CT诊断,能够对肺部病变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显示,便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更加准确的掌握。

  • 标签: CT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的价值。方法: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6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从2016年开始此次研究,期间,对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不同监测方式,研究于2018年2月结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统计得知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快速发现患者有无心律失常的可能,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有助于预后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监测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垂体微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搜集时间范围为2018年10月-2020年4月确诊心律失常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收集该时间范围内体检健康患者56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心率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心率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内硬化性血管瘤(PSH)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8年3月-2020年3月挑选本文病例,共80例疑似PSH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其动态增强CT扫描和CT平扫的影像诊断结果。结果:与CT平扫相比,动态增强CT扫描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等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CT扫描影像对病灶的显示效果佳,而PSH疑似患者的诊断中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所得结果更趋近病理结果,对PSH的筛查与治疗的开展均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肺内硬化性血管瘤(PSH) 动态增强CT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ICU 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动态变化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我院 2015 年 9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 ICU 住院治疗的多发性创伤的患者,住院第 1d 和第 7d 检测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水平,并依据患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 58 例和死亡组 10 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和相关临床指标差异。 结果:在入院第 7d 后,患者的 FT3 、 FT4 、 COR 、 PCT 、乳酸、 APACHE II 较基线值出现下降 ( P<0.05), TSH 和 CRP 较基线值出现上升 ( P<0.05)。 死亡组的 TSH 、 FT3 、 FT4 水平低于存活组 ( P<0.05), ISS 评分和 APACHE II 评分高于存活组 ( P<0.05)。 结论: ICU 多发创伤性患者神经内分泌动态变化与患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临床中应对激素水平进行及时监测。

  • 标签: ICU 多发性创伤 神经内分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9.01至2019.12时段内诊疗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人,划分为甲组(43例)和乙组(43例)。甲组仅为常规护理,乙组为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患者血压水平和睡眠质量均优于第2天,但乙组改善幅度明显超过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人,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模式,既可增强病人睡眠质量,还可稳控血压,促进疾病恢复,可推广。

  • 标签: 连续护理 24h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病人 原发性高血压 睡眠 血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