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程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置入PICC导管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患者46例,均置入PICC导管,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统计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差异明显(P

  • 标签: 神经内科 PICC导管 全程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急诊危重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 2 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将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所需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 96.00% ( 48/50 ),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 68.00% ( 34/50 ),两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抢救所需时间比对照组低,心肺复苏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评分也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而言可以明显的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被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患者 抢救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3月我院≥35周岁的早期妊娠(13周末以前)、中期妊娠(14-27周末)、晚期妊娠(28周及其后)孕产妇各40例,共120例,根据妊娠阶段的不同分为A、B、C三组,再将A、B、C三组每组都分为试验组A1、B1、C1和对照组A2、B2、C2,共6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抑郁者占23.4%,低于对照组,P<0.05;A1组抑郁者占0.0%;B1组抑郁者占20.0%;C1组抑郁者占50.0%,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可以降低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且高龄产妇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时间越早产后抑郁发生率越低。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高龄产妇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急诊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采用抽签法分组为55例观察组以及55例对照组。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在观察组中实施全程护理。探讨组间急诊抢救效果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抢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

  • 标签: 急诊护理 全程护理 危重症 抢救效率 接诊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告知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产妇( 102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1例),分别运用常规护理、全程护理告知,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在实施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产妇实施全程护理告知,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率以及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不适,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护理告知 产科健康教育 护理满意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8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法,对实验组44例患者采用全程优质化护理干预法,差异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患者护理依从性结果,所有患者分组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不依从1例(2.27%),综合依从43例(97.73%);对照组不依从6例(13.64%),综合依从38例(86.36%),(<0.0.5)。经过差异性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不良情绪改善明显,SDS(焦虑)、SAS(抑郁)量值变化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上所述,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住院质量,提升其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肝硬化护理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的全程护理要点。 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接收的 60例 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 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0例,对照组 30例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 30例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肝硬化护理过程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120 例肝硬化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 ( 20±4.5 )天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为 ( 31 ±6.8 )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7%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86.7%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护理过程 优质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的全程护理要点。 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接收的 60例 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 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0例,对照组 30例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 30例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宫颈癌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诊治的患者 5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全程优质护理),每组各 26例。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情况,达到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宫颈癌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全程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40例作为观察对象,参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120)和试验组(n=12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存在的不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予以总有效率的比较,其中前组明显高于后组,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宫颈癌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诊治的患者 5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全程优质护理),每组各 26例。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情况,达到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宫颈癌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小儿留置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的小儿留置输液港患者30人次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且提供全程优质护理的小儿留置输液港患者30人次作为研究组。分析组间负性情绪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程度。结果:①组间负性情绪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在护理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40.00%),且患者满意程度(93.33%)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对改善小儿留置输液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程度、护患关系均有较好效果,且能减少输液港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小儿留置输液港 不良事件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5月 -2019年 1月,在我院进行小儿哮喘雾化治疗的患儿 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每组各 34例,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小儿哮喘 雾化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均为45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哮喘雾化治疗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可于临床大规模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小儿支气管哮喘 雾化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全程化护理服务对体检人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本次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全程化护理服务,对比两组体检人群满意度。结果 在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1.00%,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检科实施全程化护理服务,能够大大提升体检人群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化护理服务 体检人群 满意度 影响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 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 94.6±3.4)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5±4.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分别为( 112.6±9.4)、( 83.6±6.8) mm Hg( 1 mm Hg=0.133 kPa),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31.3±10.3)、( 102.1±6.1) mm 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全程护理干预 ;高血压 ;效果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 发病群体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 [1], 精神紧张、高钠盐、低钙饮食、大量饮酒是此疾病常见的病因 [2]。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肾衰竭的危险因素。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 各类老年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较高的上升趋势, 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医学治疗水平的不断革新有效的提高了此疾病的治疗有效率, 但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3]。为有效提高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受到了诸多的关注。本研究中, 分析探讨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本院收治的 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 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 22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6.8±7.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 23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57.5±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对患者的血压、病情、健康宣教、心理等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2. 1 入院初期 ①基本情况的了解: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 同时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建立相应的档案。②护理方案的制定:护理人员在护理前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护理方案进行。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 对存在消极心理的患者进行疏导, 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 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1. 2. 2 入院中期 ①疾病知识的宣教:护理人员需将高血压疾病的诱病因素、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患者, 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实质性的了解,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②各项指标的监测:为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并做好数据记录。同时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血压测量的具体方法, 使得患者熟练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 提高患者的治療积极性。③日常用药的护理:为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需要就日常用药的正确方法详细地向患者讲解, 并告知其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的思想认识及治疗依从性。④饮食护理:针对患者饮食习惯制定有效的饮食方案, 并嘱咐患者在日常饮食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饮食方案进行, 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1. 2. 3 入院后期 ①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及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嘱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运动, 且告知患者家属进行监督, 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②音乐调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疗程较为漫长, 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可让患者听相关的音乐, 让患者保持心情的愉悦, 提升其治疗有效率。③作息时间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作息时间, 有效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1. 2. 4 出院后 ①出院 1周后随访:患者出院 1周后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同时就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详细告知患者, 提高患者的思想认识。②出院 1个月后随访:患者在出院 1个月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随访, 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的监测, 并嘱咐患者按时服药。病情稳定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电话进行随访。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血压水平。按照总分为 100分的分值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有效评估, 分值越高越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对比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血管疾病, 属于自发性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在高血压的临床护理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常规护理, 但是护理效果不甚理想。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全程护理干预受到了诸多的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全程舒适护理干预方式,评价全程舒适应用于护理方案中的效果。方法:将 2016年 4月至 2019年 2月间本院接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56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收集,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28。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程舒适护理干预,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相比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 SAS评分和 SDS评分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较实验组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全程舒适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液透析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