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06-09月我院接受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0例156眼,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患者角膜中央区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测量指标包括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形细胞百分比、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35.45±293.06个/mm2,较术前减少2.49%(t=4.59,P=0.00);术后1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为117.67±31.78μm2,较术前显著增加(t=-3.79,P=0.03);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六形细胞百分比、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指标在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轻度下降,但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未受到显著影响,随访期内未发生进行性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 标签: 飞秒激光 角膜内皮细胞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症合并发生甲状腺功能的亢进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60例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以及实际病情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主要的治疗内容为糖尿病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结果60例病患经过针对性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体重指数、TSH得到了明显提升,对于FT3、FT4、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得到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中,患者的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往往会出现异常,严重影响了血糖指标,通过分析该疾病的病理,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相应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后,观察组19例良好,10例较好,4例一般,1例差;对照组中,10例良好,13例较好,7例一般,4例差。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的,术后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切口感染率的发生、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结肠癌 合并肠梗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采用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中收治的近视患者共计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采用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进行治疗的近视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中医情志护理 飞秒激光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医疗工作人员在对近视患者进行全秒激光手术治疗前开展眼位训练产生的医疗效果。方法 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到我院眼科就诊的近视病人中随机抽取114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均按时划分为两组,将使用术前知识与注意事项讲解的常规护理治疗方案选择为对照组,将在术前健康知识宣讲的基础上对近视患者使用术前眼位训练的临床方案选择为观察组。结果 进行全秒激光手术治疗前开展眼位训练的观察组近视患者视觉质量改善情况较单纯进行术前知识讲解的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而言,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观察组患者在全秒激光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医疗工作人员在对近视患者进行全秒激光手术治疗前开展眼位训练的临床方法,可以较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训练方法比较有效,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和医疗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 标签: 近视患者 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 眼位训练 视觉改善 医效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风险管理对全秒激光近视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以我院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全秒激光近视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风险管理应用于全秒激光近视手术围术期患者,可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预见性风险管理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优质护理应用在准分子秒激光手术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100例近视眼手术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收集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优质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准分子 飞秒激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优质护理应用在准分子秒激光手术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100例近视眼手术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收集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优质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准分子 飞秒激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RI和CT鉴别骨骼肌内粘液瘤的影像学特点和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6例骨骼肌内粘液瘤的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组的患者进行MRI扫描。比较两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合格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CT扫描之后,呈现出类似于圆形的囊性低密度病灶,病灶的密度较为均匀,并且病变部位与周围的边界较为清晰;而观察组的患者经过MRI扫描之后,能够发现肌内类圆形或者是圆形占位发生病变,并且病变的大小不一,边界也较为清楚或者是很清楚,肿块也大多呈现出均匀的囊性信号,而且诊断的合格率观察组也大于对照组。结论两者相比,MRI诊断的结果影像学表征较明显,能够更加准确的诊断疾病。

  • 标签: 骨骼肌内粘液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宿主免疫应答,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宿主免疫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毒学突破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CD4+、CD8+、CD4+/CD8+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胃溃疡患者实施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调节机体免疫,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胃溃疡 免疫 恩替卡韦分散片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支架联合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支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支架联合支预埋球囊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支架联合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支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支架联合支预埋球囊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高度近视眼方面的整体优势。方法:划分100例高度近视眼患者至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前者采取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后者采取秒激光制瓣(F-LASIK),并对比术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方面对比呈P>0.05,但观察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更低,呈P<0.05。结论:M-LASIK、F-LASIK均适用于高度近视治疗,但后者有效规避了干眼症状发生。

  • 标签: 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 飞秒激光制瓣(F-LASIK) 高度近视眼 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 干眼症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高度近视眼方面的整体优势。方法:划分100例高度近视眼患者至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前者采取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后者采取秒激光制瓣(F-LASIK),并对比术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方面对比呈P>0.05,但观察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更低,呈P<0.05。结论:M-LASIK、F-LASIK均适用于高度近视治疗,但后者有效规避了干眼症状发生。

  • 标签: 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 飞秒激光制瓣(F-LASIK) 高度近视眼 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 干眼症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