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疼痛、早期下地活动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方面的研究,尚无从术后康复角度评价机器人辅助手术对患者护理模式的改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仍沿用传统开放腰椎内固定手术护理模式,为术后 1~ 7d不等。传统术后下地时间已不适用于创伤小、恢复快的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会增加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本研究将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对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和传统开放腰椎内固定术的置钉精准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下地时间的效果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对于传统开放术式护理模式的改善。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护理 腰椎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后路腹横平面(TAP)阻滞在前列腺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3-2022.12期间本院收治的拟行全身麻醉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静脉镇痛(PCIA),观察组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同时,在麻醉诱导前于肋骨下缘与髂嵴间腋中线行TAP阻滞。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与VAS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者,1例皮疹者,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者,1例皮疹者,1例头痛头晕者,两组并发症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TAP阻滞感觉阻滞范围广,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癌机器人手术患者疼痛感,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横平面 前列腺癌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性的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1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依次为淋巴水肿(5例 41.67%)、尿潴留(3例 25.00%)、下肢静脉血栓(2例 16.67%)、输尿管瘘(1例 8.33%)、直肠阴道篓(1例 8.33%),根据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过往腹腔手术史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上应该加强对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重视,针对相关风险因素以制定防治措施以尽可能的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 标签: 机器人辅助手术 宫颈癌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就是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技术检验的工作。这是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开展疾病治疗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对此充分重视。因而,我们要不断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建设,切实保障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以推动医生后续诊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将以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管控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我们要如何有效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

  • 标签: 临床医学 基础检验技术 提高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自 2017年 8月 -2018年 12月于我科住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下 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及术后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7例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下 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前术后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措施,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无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结论 临床护理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 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可显著改善术后切口愈合率和体力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 前列腺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3-2022.3.收治的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1例,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整体运动功能提高,有利于康复训练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还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康复科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做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下肢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观察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6%,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下肢机器人做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恢复效果,提升患者踝关节功能性,因此建议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机器人 脑卒中 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脑卒中患者接受运动想象疗法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步行障碍改善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任意选取1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接受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8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的步行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的6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的改善情况,两组脑卒中患者的训练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运动想象疗法、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步行障碍,调节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步行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采取机器人辅助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0例患者,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机器人辅助治疗,二组采取透视引导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治疗效果情况,一组满意为96.00%,二组满意为80.00%;一组并发症为8.00%,二组并发症为24.00%。(x2=10.701,p=0.017),结果有差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采取机器人辅助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脊柱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机器人联合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微创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拟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高血压脑干出血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机器人辅助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对两组的治疗6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中预后良好与重度残疾及以上情况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及以上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干出血患者中应用机器人联合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微创治疗具有优越的价值,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最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机器人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 微创治疗 脑干出血 重型高血压
  • 简介:摘要: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需求也得到很大提升。针对现阶段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而言,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无法有效满足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需求,因此本文便对新时代下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应用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期望能够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临床医学 基础检验技术 问题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典型城市的药学基础研究实力。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药学领域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基于论文数量、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量及高产机构数量,比较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前15位城市的基础研究实力。结果:2017年至2019年,我国学者在药学领域267种SCI期刊上共发表科技论文36953篇,高被引论文149篇(检索日期为2020年4月23日,含合作发文)。全国GDP排名前15位城市中,北京、上海、南京和广州的论文数量均超过3000篇,杭州、武汉、成都、天津、青岛、郑州和重庆发文量为1000~1999篇,深圳、苏州、无锡和宁波等城市发文量均不足1000篇;各城市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3.84~4.52,北京和上海的高被引论文较多,分别为22篇和18篇;发文量前50位机构主要集中在上海(6个)、广州(6个)、北京(5个)和南京(5个)。结论我国药学领域基础研究主要机构和研究成果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和广州,以北京和上海的高影响力成果最多;杭州、武汉、成都、天津、青岛、郑州和重庆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研究产出;而经济相对发达的深圳、苏州、无锡、宁波等地在药学领域缺乏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产出较少。

  • 标签: 文献计量学 药学 基础研究 实力
  • 简介:【摘要】目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采取微创TSSM吻合术的价值。方法:择120例患者,分常规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微创TSSM吻合术)。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动力学指标、肌电图检查、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年复发率均较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环状混合痔患者采取微创TSSM吻合术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微创TSSM吻合术 外剥内扎术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临床基础护理管理质量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本院26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分组对比,对照组133例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133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结果:研究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PDCA 基础护理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从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侵袭性牙周炎治疗的患者80例,治疗前40例,治疗后40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情况。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松动情况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治疗后的患者牙齿松动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治疗后的患者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理想,不但改善患者牙齿松动情况,而且可以加深牙周探诊深度,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 牙周基础治疗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