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功能性疾病,相对器质性疾病而论,目前普遍认为:机体器官出现功能异常,而查体阴性,属于功能性疾病范畴,时下对于功能性疾病的论述,多看重身心方面的因素,本文就神经传导阻滞,递质释放失衡,进行粗线论述。

  • 标签: 脊柱功能性疾病 神经传导阻滞 递质释放失衡 骨质疏松 分类
  • 简介:源自脊柱骨关节错位并发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等损伤引起内脏、器官的疾病为脊源性疾病,也有称“脊柱源性疾病”或“脊柱相关疾病”。中国传统医学有史以来,就有按摩踩蹻(治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录上古之时,治病用“蹻引案(按)抚”,汉墓帛画《导引图》绘多个脊柱导引法。对脊源性疾病,历代文献均有论述。为继承传统医学这方面的理论经验,特整理简介如下。

  • 标签: 中医 脊源性疾病 膏贴疗法 膏摩药熨疗法 脊椎法
  • 简介: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诸径线缩短,椎管容积缩小,压迫硬膜囊、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椎管狭窄与脊柱发育异常、椎间盘突出、退行性骨关节病、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及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先天性、获得性及混合性三种,先天性者较少见。在获得性椎管狭窄类型中,退变是主要原因。常见有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退变增生、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等。

  • 标签: 脊柱疾病 脊髓疾病 影像诊断 椎管狭窄症 鉴别诊断
  • 简介:腰椎间盘内压变化与椎曲论腰椎间盘内压的形成除了与众多躯干肌群的张力有关外,更与腰椎的屈伸运动(即腰椎曲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一幅被广泛引用的腰椎间盘内压在不同体位时的变化图中,为什么在所有腰椎前屈位时腰椎间盘内压都增高?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当腰椎前屈时,原来由腰段脊柱前部结构(椎体和椎间盘)和后部结构(主要是小关节)共同承担的压缩载荷(重力负荷十肌肉张力负荷)转移到了脊柱前部结构上,也就是说,

  • 标签: 腰椎疾病 椎曲论 生物力学 椎间盘内压 后部结构 重力负荷
  • 简介:软组织损伤称“伤筋”,伤筋不仅有“瘀”“有热”,而还有“未破皮”与“破皮”之分,前者多属瘀血凝滞,后者除瘀血外,常有风毒之邪乘隙内侵,毒瘀互结,日久壅而发热,内腐血败,从而出现受伤部位的红肿热痛。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骨髓炎 治疗 伤科 瘀血凝滞 软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散对大鼠建立骨髓相关模型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消炎抑菌等实验。结果:祛腐生肌散对骨及软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抑菌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骨髓有抗和吸收坏死组织及修复作用,是一种治疗骨髓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祛腐生肌散 骨髓炎 实验研究
  • 简介:中医整脊法是一种以中药外熨,内功推拿,手法整复、定向牵引,导引练功等法合而为一的自然疗法。笔者采用此法对2100例颈、腰椎疾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治愈率达55%,显效率达39.5%,好转达5.4%,总有效率为99.9%。在治疗过程中特别强调配合导引整脊功的练习,对于加强、提高和稳定治疗效果,是防止愈后复发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中医整脊 颈腰椎病 收效显著
  • 简介:强直性脊柱椎曲异常症(以下简称“强脊炎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写,是在既往文献基础,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的新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编写的。现将本《指南》编写的几个关键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异常症 编写 诊疗指南
  • 简介:髌股关节是膝前痛最常见病。多发中年人。目前对该病报道不多,重视不够。治疗上倾向局部封闭,药物治疗或关节镜下手术等。本法由髌周上、下半弧形针刺组成。是经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疗效确实。142例,根据HHS量化评定,优良率89.4%。本文分析该法机理:通过髌周环形针刺,松解髌周软组织,增加髌骨活动度,消除髌下脂肪垫无菌性炎症,疏通血管通道。调整髌股关节排列的微小移位。减轻髌股关节内压力,恢复髌股关节力学平衡,达到治疗目的,是一有效的安全疗法。

  • 标签: 髌周环形针刺术 髌股关节炎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通过针刀和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的疗效对比,对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的机理进行研究。方法:1、针刀闭合性松解治疗;2、外手法治疗;3康复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2例,占总例数53.4%;近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26例,占总例数43.3%;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消失)2例,占总例数3.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0例,占总例数O%。结论:针刀以调节力平衡为目标治疗骨性关节,使平衡失调的关节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而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研究反证了骨性关节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

  • 标签: 针刀 骨性关节炎 机理 实验研究
  • 简介:为探讨中药发热止痛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发热止痛帖与外用扶他林软膏对照,分别对6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进行4周的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发热止痛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发热止痛贴 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扶他林软膏 给药方法
  • 简介:观察正骨通痹丹对大鼠骨髓、骨坏死及骨不愈合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摄片对比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血液流变学、血清钙检测等实验。结果,正骨通痹丹组骨折端或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毛细血管长入,血钙平衡,坏死组织吸收,新生骨的生长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以上三病有增强机体的抗病修复能力,对有菌无菌性骨坏死均有强烈的再生和抑菌作用。

  • 标签: 骨髓炎 骨坏死 骨不愈合 正骨通痹丹 中药制剂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针刺法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腹部取穴中脘,关元,气海,下脘,大横,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采用轻捻转慢提插手法,留针30分钟,每2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4%。结论:说明腹部针刺疗法可有效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

  • 标签: 腹部针刺法 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研究
  • 简介: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腱滑呈双层套管状,分内、外二层。内层紧包于肌腱的表面;外层紧贴于腱纤维的内面。内、外二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内、外二层相互移行的部分,称腱系膜,内有血管、神经经过。腱鞘可起约束肌腱的作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的磨擦。在腕部、掌指部足部和肩肱二头肌腱沟等处均有腱鞘。

  • 标签: 一指刀手法 治疗 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