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病经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A)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了针刺对痛经大鼠β-内啡肽(β-EP)、下丘脑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卵巢激素(雌激素E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P及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后,β-EP、GnRH、GnRH—R、FSH、LH、E2、ER、P和PR的水平改变,因此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有调节作用。结论: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HPOA的性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针刺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原发性痛经 激素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痛经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A)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了针刺对痛经大鼠β-内啡肽(β-EP)、下丘脑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卵巢激素(雌激素E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P及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后,β-EP、GnRH、GnRH-R、FSH、LH、E2、ER、P和PR的水平改变,因此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有调节作用。结论: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HPOA的性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针刺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原发性痛经 激素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生长抑素 精氨酸加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