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殷克敬教授选取背部太阳经反应点治疗痤疮经验。方法:在背部两侧肩胛骨内缘太阳经上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挑刺拔,每隔3天治疗1次,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对52例患者治疗观察两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96.2%。结论:应用经络别通理论治疗痤疮简便、取穴少、见效快,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痤疮 阳性反应点 挑刺拔罐
  • 简介:从拔疗法的世界发展历史及全球最新研究进展两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发现拔疗法不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地区早有拔疗法的记载,一直广泛应用至今,而且传播到了欧洲、美国等现代发达国家,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拔疗法是世界传统医学的共同财富。

  • 标签: 拔罐 刺血拔罐 传统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拔发泡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随机分为针刺拔发泡疗法组(A)和针刺拔不发泡组(B),两组均为1日1次,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针刺拔发泡疗法与针刺拔不发泡法组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2%(45/55)vs18.18%(10/55),P〈0.01],针刺拔发泡疗法与针刺拔不发泡法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36%(53/55)vs69.09%(38/55),P〈0.05]。结论:针刺拔发泡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拔不发泡。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刺法 拔罐法 发泡法
  • 简介:目的:观察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组(A组)及电针组(B组),各65例。B组选取合谷、太冲、支沟、曲池、足三里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治疗,A组采用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3个月回访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lP〈0.05)。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5%(25/65)和98.5%(64/65),B组分别为30.8%(20/65)和78.5%(51/65),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 标签: 浮针 激光 刺络拔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目的:观察刺络拔结合穴位贴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的疗效。方法: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贴组(31例)与电针组(30例),穴贴组在项背、肩胛骨脊柱旁两侧采用刺络拔结合阿是穴穴位贴敷治疗,电针组在夹脊、风池、肩井、肩髃、外关、后溪、大椎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总体症状体征积分与总体疗效方面的优劣。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穴贴组:9.96±2.02vs15.87±1.84,P〈0.05;电针组:10.02±1.76vs13.59±1.52,P〈0.05),穴贴组积分改善较电针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穴贴组为5.91±1.95,电针组为3.53±1.68,P〈0.05),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3.6%(29/31),亦优于电针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结合穴位敷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刺络拔罐 穴位敷贴 青年患者 临床观察
  • 简介:背景:针灸学是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其临床疗效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兴起,使得针灸的临床疗效可以经过客观、规范、系统的评价。对针灸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直接影响针灸学的推广。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CDSR)因其严谨的方法和不断更新的特点,被全世界公认为最高级别的证据之一。目的:全面了解当前CDSR中的针灸相关资源。方法:本研究以Cochrane图书馆(2014年3期)发表的系统评价全文和研究方案及Cochrane协作网(2014年3月)注册的题目为数据基础,以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针、穴位按压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结果:共检索到275篇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针灸相关的文献139篇。2014年前,CDSR每年系统评价全文和研究方案发表数量总体上随时间呈增长趋势。现已发表的系统评价全文、研究方案和注册题目涉及Cochrane协作网53个协作组中的34个。通过对84篇系统评价全文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疗效确切者少,证据支持针灸治疗有效的文章19篇(22.62%),针灸治疗无效2篇(2.38%),其余63篇(75.00%)均为当前证据不足,针灸疗效不确定。支持针灸有效的文章多属于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结论: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以前CDSR发表的针灸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现阶段证据显示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中具有疼痛症状的疾病较多(57.89%),可见针刺治疗痛症疗效确切。针灸治疗无效和不确定的疾病较多,考虑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此外也与假针灸设置不当、针灸操作不统一、饮食结构不同等因素有关。

  • 标签: COCHRANE 系统评价 针灸 循证医学
  • 简介:为完成一篇全面评价穴位刺激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疗效的系统综述而作的研究方案。计划检查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数据,筛选并纳入合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由于没有打扰到病人及其家庭,本研究不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系统评价完成后将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

  • 标签: 穴位 腧穴 中风后 痉挛 系统评价
  • 简介:TheSuWen.TiaoJingLun(《素问·调经论》,PlainQuestions·TheoryofRegulatingMeridians)said,"Patientswithpaininbodyyetwithoutanyailmentaretreatedwithcontralateralshallowcollateralneedling;patientswithpainononesidewithailmentsontheothersidearetreatedwithcontralateraldeepcollateralneedling".Therefore,bothofthetwotherapiesareapplicabletopainsyndromes,and,forcontralateraldeep

  • 标签: 抵押 疼痛 电机系统 患者 针刺疗法 应用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检索CNKI、CBM、VIP、WanFangData,Pubmed和CochraneLibrary查找有关热敏灸疗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共1008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95%CI(1.06,1.21),Z=3.54,P=0.0004],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0,95%CI(1.52,2.13),Z=6.82,P<0.00001],治疗组简式McGill疼痛指数(SF-MPQ)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44,95%CI(-6.38,-2.50),Z=4.49,P<0.00001],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6,95%CI(-0.50,-0.23),Z=5.42,P<0.00001]、治疗组白介素-6(IL-6)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32,95%CI(-11.49,-3.14),Z=3.44,P=0.0006]。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热敏灸或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治疗CSR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传统悬灸疗法,从而为当前CSR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热-敏感的艾灸 颈椎 spondylotic 神经根病变 (CSR) 系统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水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电针 T-PA PAI-1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