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肺靶向穿心莲内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方法:采用薄膜-冻融法制备穿心莲内酯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用透析法考察药物体外释放性质。结果: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325μm,包封率大于75%,稳定性好。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薄膜-冻融法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及稳定性的穿心莲内酯脂质体,有助于提高穿心莲内酯的肺靶向性。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脂质体 肺靶向 体外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脂质体多柔比星用于临床治疗淋巴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抽取 2016年 4月 -2018年 10月本院诊治的 100例淋巴瘤患者,以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予以评价。结果: 100例淋巴瘤患者中, 75例患者为完全缓解、 20例患者为部分缓解、 5例患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 95.00%;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率为 32.00%,心脏毒性不良反应率为 25.00%,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不良反应率为 15.00%,药物性肺损伤不良反应率为 10.00%。结论:针对淋巴瘤患者,脂质体多柔比星药物不仅具有总有效率高的特点,还呈现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脂质体多柔比星 淋巴瘤 总有效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用药管理及患者监护。方法对3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给药,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规范用药期间药物的管理,加强患者的监护。结果通过规范药物配置、使用,提供心理护理与专业照护,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安全、全程的完成治疗。结论规范的用药及专业的护理使患者治疗得到保障,减轻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AFP-L3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CC患者术前、术后1周血清AFP、AFP-L3%的数值。结果术后1周AFP-L3%的值与术前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和AFP一样,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AFP-L3%的数值明显降低。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癌患者 甲胎蛋白异质体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AFP异质体(AFP-L3)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互补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自2011年5月起至2012年12月止共观察了67例PHC组、61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VHT-B组)组及45例正常对照组行联合检测,以ECL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其TM三项:AFP、AFP-L3、AFU值。结果PHC组与慢性VHT-B组以及正常组的AF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上述两组与正常组的AFP均数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1)。TM三项检测的单项敏感系数分别为63.1%、87.2%及50.0%。TM三项的联检将检出准确率提高到了93.3%与84.1%。TM三项联检的PHC检出率提高到了惊人的97.3%。结论TM三项联检可提高AFP阴性PHC尤其是PHC的诊断效率,对早期PHC诊断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癌诊断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Α-L岩藻糖苷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