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大孔树脂工艺分离得到内酯部位,分离得到主要化合物,考察其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对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60%的乙醇洗脱部位为内酯部位,同时分离鉴定了两个主要化合物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和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并考察了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论首次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60%的内酯部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实验研究显示,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均在不同方面降低了肺部转移瘤的恶化程度。

  • 标签: 大孔树脂 穿心莲内酯 新穿心莲内酯 抗肿瘤转移
  • 简介:穿山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痰截疟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劳损扭伤等,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穿山龙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及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其进行研究,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穿山龙 成分 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考察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及其单体的抗氧化作用,探讨菝葜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反应体系、FRAP法分别测定菝葜有效部位群及落新妇苷、花旗松素、槲皮素、芦丁、白藜芦醇、黄杞苷等6个单体成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建立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模型,孵育后检测药物对红细胞溶血抑制率和红细胞悬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成分均表现出抗氧化能力。在DPPH实验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和花旗松素的清除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药物,IC_(50)分别为13.05mg/L、11.83mg/L,略弱于维生素C(VitC)(IC_(50)为6.93mg/L);在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但弱于VitC;在FRAP法中,槲皮素还原Fe^3+的能力最强(FRAP值(183.78±8.01)mmol/g),优于VitC(FRAP值(85.69±4.98)mmol/g),其次为花旗松素(FRAP值(56.73±6.25)mmol/g);在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菝葜有效部位群、花旗松素、槲皮素及白藜芦醇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明显升高、红细胞悬液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并对红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菝葜抗炎效应与其抗氧化特性有关。

  • 标签: 菝葜 羟自由基 DPPH FRAP 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