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MCL)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NHL)的3%~10%,愈后不良。MCL患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主要以药物联合化疗为主。奥布替尼作为一种新药,是新型高选择性的不可逆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靶标占有率高,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便利。本文就奥布替尼在治疗MCL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套细胞淋巴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眼部MALT淋巴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肿瘤细胞为分化良好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B细胞表面抗原和bcl—2多弥漫(+),T细胞表面抗原(-)。CD10、cyclinD1(-),2例CD5(+)。Ki67较低。结论:MALT淋巴是眼部最常见的淋巴,眼眶发病占首位,其次是眼喻、泪腺、结膜。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与良性反应性增生等鉴别比较困难。通常需通过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恶性度不高,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扁桃体恶性淋巴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明确扁桃体恶性淋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2年收治的13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1例失访,7例死亡,5例生存,其中3例生存期超过5年,2例已生存3年。结论扁桃体恶性淋巴早期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生存率较低,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腮腺混合及腺淋巴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混合和19例腺淋巴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16例混合患者,均为单侧单发;平扫CT值平均值为25HU;7例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上升平均16HU。19例腺淋巴患者,1例双侧多发;平扫CT值平均值为38HU,10例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上升30HU。结论在腮腺发病率前两位的良性肿瘤的诊断中,CT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够从病灶部位、形态、密度等方面提供鉴别诊断信息,结合病史和各自的流行病学特点,在术前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 标签: 腮腺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甲状腺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MALT  Lymphom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体会及预后等。方法 通过回顾学习我科诊疗的1例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很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漏诊,治疗以手术及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为主,结合化学治疗。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发展缓慢,生存期相对长,在临床诊治当中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无痛性肿块,尤其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时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术前肿物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肿物性质,规范化治疗。

  • 标签: 甲状腺 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简介:目的观察AIDS病人的外周血CD4+T细胞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关系。方法检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红蛋白下降越多,CD4+T细胞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白细胞也有一定程度下降,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小板的下降不明显。结论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高低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CD4+T细胞 血红蛋白(HB)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糖蛋白(HQGP)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给药时间的关系、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程度的关系,以及对双向混合淋巴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给予一定浓度HQGP、给予相同浓度HQGP和不同浓度ConA刺激,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QGP在不同时间对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但培养12h给药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作用与T细胞的活化程度无相关性;能明显抑制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体外实验中,HQG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与活化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黄芪糖蛋白 淋巴细胞转化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42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试验组;同期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参照组;两组于临床同时接受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就获得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CD4+CD25high(3.65±0.9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淋巴患者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对其心境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在我医院接收的淋巴患者中抽取出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入选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结果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均提升,患者焦虑程度和应对方式显著改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淋巴患者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心境状态,增强患者认知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减少化疗反应发生,促进身体恢复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淋巴瘤 精细化护理 心境状态 应对方式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脂质体多柔比星用于临床治疗淋巴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抽取 2016年 4月 -2018年 10月本院诊治的 100例淋巴患者,以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予以评价。结果: 100例淋巴患者中, 75例患者为完全缓解、 20例患者为部分缓解、 5例患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 95.00%;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率为 32.00%,心脏毒性不良反应率为 25.00%,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不良反应率为 15.00%,药物性肺损伤不良反应率为 10.00%。结论:针对淋巴患者,脂质体多柔比星药物不仅具有总有效率高的特点,还呈现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脂质体多柔比星 淋巴瘤 总有效率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