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并推广,本文介绍了PBL教学模式在泌尿组织学中的应用,以期对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PBL 教学模式 泌尿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手术中泌尿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妇科手术中泌尿损伤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泌尿损伤以经腹全子宫切除为常见,输尿管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膀胱修补及输尿管插管或吻合术是其主要治疗措施。

  • 标签: 妇科手术 泌尿系统 损伤
  • 简介:摘要:泌尿结石可能发生在肾脏、输尿管或膀胱,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患者遭受剧烈疼痛和其他许多不良反应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对泌尿结石的概况及中医药、西医手术和中西药联合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泌尿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的特征。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泌尿感染患者中抽取 80例进行讨论,患者均接受微生物检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结果。结果: 80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 97株病原菌,其中单一性感染患者共 64例,占比为 80.00%,另 16例患者为混合性感染,占比为 20.00%。单一性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包含解脲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混合性感染患者中,主要以支原体病菌较多。结论:分析后得知,泌尿微生物检验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可根据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结果确定药物,降低耐药菌株,提升抗菌药物疗效。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秦伟玲,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泌尿疾病。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泌尿改变的临床表现和转归,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门诊和病房诊治的资料完整的伴有泌尿改变的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泌尿改变的情况。结果50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1.1,多见于6岁以上患儿。泌尿改变情况只有尿常规异常而无临床泌尿症状的占90%,而其中单纯镜下血尿(RBC>3个/HP)占56%,单纯蛋白尿(尿蛋白(+~++))占8%,单纯脓尿(尿WBC>5个/HP)占6%,镜下血尿合并蛋白尿的占16%,镜下血尿合并脓尿的占4%;有泌尿症状而无尿常规改变的占4%;既有尿常规改变又有泌尿症状的占6%。大部分患者经抗支原体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仅1例因未能早期诊断出现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各种各样的泌尿改变,以无症状性镜下血尿最多见,有泌尿症状例数虽然少,但易被误诊,特别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时。临床医师不仅要掌握典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呼吸道临床表现,对少见的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也应全面认识。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外并发症 肾脏
  • 简介:恶性肿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肿瘤的发生与情志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对肿瘤、伴发症状,以及治疗中引发的各种情志变化进行阐述,并对情志影响恶性肿瘤的机理进行分析,对临床常用的干预方法进行总结。提示不良的情志会加剧肿瘤的进展,而良好的情志有助于病情的稳定乃至患者长期生存。

  • 标签: 情志 心理 恶性肿瘤
  • 简介: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有疗效优势,发挥这个优势的总则是辨证论治,三个关键是"胃气为本","处处顾正"和"意疗配合".

  • 标签: 恶性肿瘤/中医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中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上的作用显著。本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王彦晖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①肿瘤演变的种子-土壤-毒草学说;②辨证上辨象论治,尤重舌、脉;③状态调理,阴平阳秘的防治观。王教授以此治疗各种恶性肿瘤,验之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王彦晖 舌脉象 状态调理
  • 简介:大肠癌术后的腹腔内转移是治疗失败的第二位原因。因此,如何防止癌细胞腹腔内转移自然就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所谓腹腔化疗,就是将化疗药物在体外按照要求配置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药物次序直接注入腹腔,使药物直接与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作用,

  • 标签: 护理学 中医肿瘤学 腹腔化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肺癌、胃癌、肠癌、肝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肿瘤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为中医疗法预防及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得分法及中医舌象分析仪检测法进行结果比对,获得123例肺癌、107例胃癌、117例肠癌及129例肝癌患者为有效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研究。结果:肿瘤患者中平和质占18%,8种偏颇体质占82%;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其次是阳虚质;胃癌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较多见;肠癌患者中以气虚质和阳虚质较多,肝癌患者中血瘀质较多。对照组人群中,平和质占32%,偏颇体质占68%。结论: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有不同的体质分布特点,肿瘤患者与一般对照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差异,肿瘤患者中医体质年龄及性别分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 标签: 中医体质 胃癌 肺癌 肠癌 肝癌
  • 简介:1中医膏方治疗的历史渊源中医膏方治疗,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和〈五十二病方〉[1].〈五十二病方〉有"肪膏""脂膏""彘膏"等.〈黄帝内经〉有"豕膏""马膏"的记载.〈神农本草经〉首次记载了熬煎制胶的方法.〈金匮要略〉将内服膏剂称为"煎".至六朝隋唐时期的文献中出现补益类膏方.明清时期医家又将在剂型方面适宜滋养的膏状内服剂型应用于冬令进补,膏方逐渐成熟,膏方命名更明确.

  • 标签: 中医膏方 恶性肿瘤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