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moma,EGC)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判断早期胃癌的依据不是其面积的大小或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而是其浸润深度。捕捉癌症信号尽早诊断治疗80%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故早期胃癌有'隐形杀手'之称。其实,只要稍加留意,早期胃癌还是有征兆可寻的。症状一:上腹部疼痛多数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开始仅仅是感到上腹部胀痛不适,有时伴心窝部隐痛,常被患者误当作是胃炎或溃疡,治疗后症状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癌诊断 隐形杀手 粘膜层 癌组织浸润 腹部疼痛
  • 简介: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不管什么疾病,前期医治是十分重要的。而许多疾病在前期时的一些表现不被大家注重,致使疾病加剧,因小失大。下面就跟着我们一起进入刘海峰主任的“早期胃癌科普讲堂”吧。

  • 标签: 早期胃癌 重大疾病 人类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联检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癌坯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A724、CEA3、CA19-9、CA24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CA724、CEA3、CA19-9、CA242水平,可以当作胃癌早期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肿瘤标志物联检能够提高胃癌检测的敏感度、灵敏性。

  • 标签: 胃癌 诊断 肿瘤标志物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均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样本量筛选68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外科手术,观察组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相比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值(P<0.05),治疗前,患者未见疼痛评分差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值降低更明显(P<0.05)有效率评估显示观察组属于更优组别(P<0.05);并发症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症,对人体产生的创伤较小,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康复周期,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功能四项检查在胃部疾病检查和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及具体应用。方法 对2020年9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接受胃功能四项检查的患者共计55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并同步收集两组患者的胃功能四项检查结果,并对两组患者的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测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实验的结果证明,PGI、PGII、PGI/PG II比值以及G-17的测评结果上,胃癌疾病患者、胃部疾病患者和健康群众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05),胃癌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就Hp阳性检出结果来看,胃癌患者的检测结果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胃功能四项检查对于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疾病的筛查具有着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胃部疾病。

  • 标签: 胃功能 胃部疾病 胃癌早期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胃癌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上升,发病高峰年龄在61~70岁。在胃癌中,高位胃癌占75%左右。而在40岁以下的青年人中,高位胃癌的发病率仅占16%。可见老年人高位胃癌的发病人数显著高于青年人。

  • 标签: 高位胃癌 老年人 发病高峰年龄 40岁以下 恶性肿瘤 发病率
  • 简介:吴良村老中医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对肿瘤的中医和现代医学治疗潜心研究40余载,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胃癌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和很好的疗效。我们有幸侍诊左右,耳闻其经验,目睹其疗效,现将吴老运用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 标签: 胃癌/中医药疗法 @吴良村
  • 简介:早期识别、防治癌前病变,是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探讨分析胃癌前病变的内镜及胃黏膜定标活检技术等现代监测方法,并从抗氧化、根除幽门螺杆菌、COX-2抑制剂、内镜干预等现代医学干预方法疗效及中医中药对胃癌前病变发病的重要病机、辨证施治等独特优势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监测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