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清初名医大椿置医德于医术之上.他认为,医者应存心救人,视患者的生命高于自己;心术纯正,不可杂有损人利己之心;虚心笃学,不可浅尝辄止;慎之又慎,不可冒昧试药于人.在如何对待名、利的问题上,大椿更有独到的见解,对今人仍有启迪、教育意义.

  • 标签: 徐大椿 医德 存心救人 心术 清初
  • 简介:仙教授诊治女子不孕症提倡阴平阳秘,以和为贵的治疗原则;临证注重五脏和谐,补肾为本,以及顺应周期调节冲任,调畅情志以利受孕。处方遣药融会经典,善用药对。

  • 标签: 不孕症 曹玲仙 名医经验 中医治疗
  • 简介: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本文主要介绍丽梅教授在治疗月经病中,运用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审病求因,并注重调理脾胃,"补脾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养血疏肝,"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补肾固本,是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脾肾为本,气血为用,调和阴阳,重饮食起居同调的学术思想。

  • 标签: 月经病 妇科学 名家经验 徐丽梅
  • 简介:"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成为文人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

  • 标签: 古琴 人生 修身养性 魏晋时期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於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於子宫体腔内部以外部位所引起的疾患。异位元子宫内膜组织有增生、浸润、扩散甚至经血管播散和远处转移的恶性行为。临床症状常先於体徵出现,以进行性加剧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月经异常、性交疼痛、肠功能改变等为常见。妇检往往发现子宫後位、固定、有压痛,附件有块物,子宫直肠陷凹及宫骶韧带等部位有触痛结节。本症发病的高危因素,诸如月经经期长、原发性痛经、经期运动、放置宫内节育器、子宫手术、家族史等,而痛经、不育则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曹玲仙 子宫直肠陷凹 原发性痛经 放置宫内节育器 治疗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以宇宙和生命的内在统一性为出发点,是一种"厚古薄今"的源头型文化。这一文化特质孕育了长于引经据典、考镜源流的中医学,也造就了历代医家对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的推崇,使众多习医之士(明清尤多)无不以注解医经为归宿,有着浓厚的尊经崇古思想,主张"学务穷经志"的清初医家大椿即是其中之一。

  • 标签: 徐大椿 尊经崇古 儒学 考据
  • 简介:咳喘病是以咳、痰、喘、哮、气短为主的病症统称,属中医“咳嗽”“哮”“喘息”“肺胀”“痰饮”等相关范畴,发病和(或)诱发因素可分为外感与内伤,外感有寒热之分、内伤有虚实痰浊,且无论外感、内伤都能互为因果。占英教授治疗该类疾病执简驭繁,首以急性期、平稳期分标本缓急,次则明辨虚实、调理阴阳。在操作上讲究针法,分期选穴,虚实分治,培元固本。尤重视艾灸、顺应天时,十字取穴与透穴是其特色。师从整体上把握疾病发展的规律,改善体质、防止复发,临床效果颇佳。

  • 标签: 徐占英 针灸 咳喘病 经验
  • 简介:探讨海派氏儿科小圃先生诊治小儿时行丹痧临床学术思想,氏按丹痧病程、标本缓急,以六经和卫气营血辨证为基础,分期辨治,发病初期,病在气分,邪犯肺卫,宜辛凉透达;出疹期,病在营血,肺胃热盛,宜清泻肺胃、解毒凉营;病之后期,属瘟邪势衰,气阴耗伤证,宜佐滋阴益气.

  • 标签: @徐小圃 丹痧 猩红热 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