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芪茵颗粒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方法对受试药物的半数致死量及最大耐受量进行测定。结果连续观察7d,无一只死亡,饮食饮水皮毛活动精神状态无异常,给药当天大小便有褐色稍粘现象,体重呈正常增长趋势,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结论经急性毒性研究芪茵颗粒的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 标签: 芪茵颗粒 急性毒性 药理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颜面部美容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在肿胀麻醉下采用注射器负压抽吸自体脂肪颗粒,冰生理盐水灌洗,静置后填充于面部凹陷处。结果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易于获取,组织相溶性好,无排异性,质感好,术后逼真,受术者易于接受。

  • 标签: 自体移植 脂肪充填 颜面部美容 手术护理体会
  • 简介:作者简介余德松,男,大学本科,主管药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摘要目的建立活血消痛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活血消痛颗粒中当归、苏木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研究。色谱柱AgilentElipse-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0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丹参酮ⅡA在浓度为2.48-12.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4%,RSD=1.9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活血消痛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活血消痛颗粒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酮ⅡAStudy on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Huoxuexiaotong Granule
  • 简介:目的观察龟蛎抑亢颗粒治疗甲亢阴虚阳亢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甲亢的治疗作用及优势。方法选择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的甲亢阴虚阳亢证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采用龟蛎抑亢颗粒合并应用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中医证候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56.7%,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龟蛎抑亢颗粒治疗甲亢疗效满意,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甲亢 阴虚阳亢 龟蛎抑亢颗粒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散结止痛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含量。采用依利特HypersilODS2(4.6×250mm,5μm)色谱柱,以乙睛-水(17:8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在52.4~524μ/m1范围内呈较好线性关系,r=0.9999;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平均回收率99.76%,RSD4.68%。结论此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芍药苷的含量,可用于散结止痛颗粒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散结止痛颗粒 HPLC 芍药苷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浊清颗粒剂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将健康Waster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肾浊清高剂组、肾浊清低剂组、尿毒清组。5/6肾大部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组织αSMA表达。结果治疗后肾浊清组、尿毒清组均能降低大鼠肾组织中αSM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肾浊清高剂组与尿毒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浊清颗粒剂能抑制肾组织αSMA的表达,干预肾间质纤维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分子水平上以基因表达谱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可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亚型,各亚型对治疗的敏感性及预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乳腺癌分子型对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对乳腺癌分子型的由来、各亚型的特征与临床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升血调元颗粒对胃癌化疗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BC-ICR)检测35例胃癌患者应用中药升血调元颗粒配合化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同期单纯应用化疗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比较。结果35例胃癌患者化疗后配合使用升血调元颗粒组RBC-c3bRR较治疗前升高,RBC-ICR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单纯化疗组,与使用升血调元颗粒组相反,RBC-c3bRR进一步下降,RBC-ICR进一步升高,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升血调元颗粒能显著提高胃癌化疗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升血调元颗粒 胃癌 化疗 红细胞免疫Effect of rising blood Diao yuan Granule on the red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升血调元颗粒在晚期胃癌治疗过程中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中药升血调元颗粒配合化疗观察胃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肝肾功能、瘤体大小,并观察全身、消化道和骨髓毒副反应。与同期25例单纯接受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升血调元颗粒配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在T细胞亚群水平、肝肾功能、瘤体大小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升血调元颗粒与化疗配合治疗晚期胃癌,可不同程度改善化疗药物引起的全身、消化道和骨髓毒副反应。而其对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与其能改善患者机体的T细胞免疫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晚期胃癌 升血调元颗粒 化疗 T细胞亚群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头皮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外伤性头皮缺损较大患者采用“H”皮瓣修复。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达到Ⅰ期愈合。结论“H”切口延长对于外伤性头皮缺损是一种很好的修复方式。

  • 标签: 头皮缺损 转移皮瓣 &ldquo H&rdquo 形皮瓣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疾病,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本病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本病属中医“久痢”、“泄泻”、“腹痛”、“肠痹”、“肠游”等范畴。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辨证分型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调中颗粒结合穴位点按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符合NERD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按照GERDQ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在服用调中颗粒基础上应用穴位点按法,随诊6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症状缓解程度。结果7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显效率达到65%。结论调中颗粒结合穴位点按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NERD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调中颗粒 穴位点按法 非糜烂性反流病
  • 简介:通讯作者孙平(19743-),女,主管护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妇科3病区。摘要目的解决了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沙袋压迫固定止血的问题。方法用弹性绷带制成“Ⅹ”固定带。适用于起搏器囊袋切口沙袋的固定。结果“Ⅹ”固定带固定牢固、稳妥,可以更安全有效止血,伤口无渗血。结论“Ⅹ”固定带能够有效固定起搏器囊袋切口压迫的沙袋。

  • 标签: 起搏器囊袋切口 术后并发症 固定带 制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护理干预,减少结石复发率。方法120例接受经皮肾手术患者出院时复查B超及尿路平片证实结石已排净,用药前进行基线检查、记录相关检查结果,随机分成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实验药物组术后第2个月服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药物对照组服用碳酸氢钠片;空白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每组严格执行出院前心理护理、指导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的方法及护理随访方案。实验完成后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三组术后结石发生率、尿液化学指标和临床症状。结果全部病例按要求接受随访及检查,结石复发率和尿液化学指标方面,枸橼酸盐组与碳酸氢钠组以及不使用任何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碳酸氢钠组与不使用任何药物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石临床症状上组间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术后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及合理完善的护理随访能明显降低经皮肾术后结石的复发率,显著改善尿液化学性质和减少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枸橼酸氢钾钠颗粒 经皮肾取石 肾结石 复发 护理
  • 简介:摘要门诊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单位,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在医院,患者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诊护士。门诊诊护士为患者提供的是一项技术和服务性兼顾的护理工作,护士的非语言即体态语言也应伴随着语言进行,或者代替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护士的行为举止、仪表风度都会给患者留下极深的印象,并影响其后续的医疗生活。据资料显示,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体态语言控制对于调节护患交流的节奏意义非凡,在沟通效果中效果达55%。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非语言沟通,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理质量和维护医院名誉都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门诊 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