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前控制,了解这种方法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未实施前控制时的呼吸科10名护理人员,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护理人员分别负责的护理工作,了解未实施前控制时,风险事件形成的概率及导致这种事件形成的原因,并对实施前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次数、护理纠纷发生次数进行调查。重新选取10名护理人员,实施前控制,并对10名护理人员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开展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查,了解实施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次数、护理纠纷发生次数。比较实施前控制前后的各项数据,进而判断前控制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前控制后,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将明显提高,且数值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结论 前控制的应用效果良好,其能够增强呼吸科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专业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控制护理缺陷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次数。因此应对该项措施形成正确认知,认识到其具备的可靠性,并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前馈控制 呼吸科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赫依盛型心刺痛治疗中应用蒙医药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2021.01至2023.05在医院治疗的84例赫依盛型心刺痛患者,以入院就医时间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提供常规西医疗法及蒙医药治疗,比对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蒙医药治疗后,对于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更优,利于提升疗效,建议推广。

  • 标签: 赫依偏盛型心刺痛 蒙医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课题抽取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时段内收治的 160 例新生儿病患,随机纳入对照组( n=80 ),观察组( n=80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前控制护理,对比患儿 MDI 指数,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结果: 出生 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及 12 个月时,对照组患儿 DMI 指数较差于观察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 3.75% ,对照组为 12.5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新生儿病患,前控制护理模式既可增强患儿 DMI 指数,还可预防或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前馈控制 新生儿 护理风险管理 效果
  • 简介:怯弱质是小儿体虚所表现出的以怯弱为特征的状态,属儿童亚健康体质状态八种中的一种。怯弱质状态儿童的常见表现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易受惊吓、胆小谨慎、睡中易惊、梦中哭闹、性格敏感多疑、遇事畏缩不前、处事优柔寡断、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差、鼻根部泛青,舌淡苔白,指纹青紫,脉象多弦细[1]。怯弱质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以及疾病等的影响引起。例如早产儿、双胞胎、多胞胎、低出生体重儿等或孕母生性即怯弱者;又如由于后天没有合理喂养、失于调护、相关疾病影响等,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气血生成乏源,引起心之气血不足或肝血不足,胆气虚弱者;还有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因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惊吓或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这些也可引起儿童怯弱质的亚健康状态[2]。

  • 标签: 调理 偏怯弱质 注意力多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鼻中隔曲矫正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88例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A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即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在全麻下开展鼻中隔曲矫正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针对两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在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95.45%较对照组79.55%高(P0.05)。结论:AR患者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鼻中隔曲矫正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鼻中隔偏曲矫正 变应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