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穴位电针治疗不稳膀胱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其特异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肾俞组、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12h后观察各组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的变化。结果: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USB大鼠的尿动力学状态;各治疗组尿动力改善情况较模型组显著(P〈0.05),且各穴位组尿动力改善与药物组相似;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对不稳膀胱大鼠尿动力学改善优于药物组、肾俞组(P〈0.05);会阳组与肾俞加会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会阳穴、会阳加肾俞穴可特异性地改善USB尿动力状态,抑制逼尿肌不稳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

  • 标签: 不稳定膀胱 电针疗法 穴位特异性 会阳穴 肾俞穴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稳型心绞痛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的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不稳型心绞痛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每日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证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1例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骨盆骨折疗效确切,术后患者骨折愈合迅速,并发症少,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中医辨证 分期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不稳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 2009年 12月 -2013年 1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98例不稳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各 4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以 28天为观察周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发作时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可减少不稳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缩短不稳性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对不稳性心绞痛具有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炙甘草汤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炙甘草汤加减,每次200mL,每日2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对于不稳型心绞痛,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疗效观察上,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稳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炙甘草汤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不稳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 2009年 12月 -2013年 1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98例不稳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各 4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以 28天为观察周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发作时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可减少不稳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缩短不稳性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对不稳性心绞痛具有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性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