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1535C/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测序技术对10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内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有三个基因型TT,TC,CC型,内脏脂肪素-1535C/T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为53.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44.2%(X^2=5.57,P〈0.05),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频率为36.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21.6%(X^2=6.39,P〈0.05)。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组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显著性高于CT及TT基因型组(P〈0.05,P〈0.025)。结论内脏脂肪素的-1535C/T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塞及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的遗传易感性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内脏脂肪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疼痛物质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取泛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对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疼痛物质P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P<0.05);治疗前,P物质含量及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较优(P<0.05)。结论:采取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有效改善了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疼痛物质P指标。

  • 标签: 泛昔洛韦 带状疱疹 疗效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疼痛物质P
  • 简介: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I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胃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杆菌(rio)治疗的影响。方法共采集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06例,按抽签法随机分成EAC组(埃索美拉唑20meg次、克拉霉素0.5eg次、阿莫西林1.0g/次,均2次,d)和0AC组(奥美拉唑20mg/g次、克拉霉素0.5g,次、阿莫西林1.0g/次,均2次/a),每组53例,进行为期1周的抗Hp治疗,治疗结束至少4周检测H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两组MDR1基因多态性,记录并分析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抗Hp治疗的影响。结果EAC组Hp根除率为84.9%(45/53),与OAC组的77.4%(4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1C3435T不同基因型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TT型基因Hp根除率为66.7%(16/24),携带CT型基因为86.3%(44/51),携带CC型基因为83.9%(26,31),携带,TT型基因Hp根除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携带TT型基因患者Hp根除率均低于其他两种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患者Hp根除疗效有关,携带TT型基因患者Hp根除率低。

  • 标签: P糖蛋白 基因型 胃溃疡 螺杆菌 幽门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CH(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T2DM(2型糖尿病)患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SCH将其分为T2DM组与T2DM合并SCH组,分别对其TSH(促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PG(空腹血糖)、FC-P(空腹C肽)、HbA1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质指数)、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结果T2DM合并SCH组患者的TSH、BMI、TC、TG、LDL-C、hsC-RP等与T2DM组比较(P<0.05)。且T2DM合并SCH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均高于T2DM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合并SCH患者高血压、冠心病以、脑血管病变等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发生率均相对较高,且人体脂代谢异常以及炎性反应在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中有重要参与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T2DM 高敏C反应蛋白 大血管病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维生素C合成工艺。方法以维生素C钠为原料,经过酸化、分离、除盐、回收、精制提纯处理制取维生素C,试验系统考察了酸化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的物质的量比及用水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维生素C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酸化处理过程中,反应时间120min,反应温度20~30℃,盐酸与维生素C钠的物质的量比1∶1,酸化反应体系中水含量41.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维生素C收率为94.74%,其纯度达到99.80%。结论该工艺降低了原料单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产业化的推广意义。

  • 标签: 维生素C 合成工艺 研究
  • 简介:【摘要】牙根的结构发生变异,导致C形根管的产生,提升了根管治疗的难度。本文主要介绍了C形根管的外形特点,以及不同方式对其诊断的影响,并对C形根管的治疗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现的问题作以综述。

  • 标签: C形根管 根管治疗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CAR-T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它是依托基因工程技术,人工改造肿瘤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大量培养后生成肿瘤特异性CAR-T细胞,之后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以攻击癌细胞。近几年,CAR-T细胞疗法成为医学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历程,分析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肿瘤免疫疗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CAR-T细胞疗法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明确其实际效果的同时,判断该项治疗方法是否能够对患儿心肌酶与肌钙蛋白T产生影响。方法 在本院中随机选取40例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深入分析其各项基础性资料,确保具备可比性。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患儿合理分成两组,每组包括的患儿数量是20例。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手段。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观察组接受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结果 在实施该项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患儿治疗效果将显著提高,且各项指标将得到改善。结论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实际效果良好,其能够对患儿心肌酶与肌钙蛋白T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维生素C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P)之间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检测血清瘦素水平、血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肽(PP),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HA、PP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HA、PP有明显的相关性,是促进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瘦素水平 血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肽 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3C呼气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金标准,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安全无创等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造成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这对试验操作和护理工作提出高要求。本文从Hp感染概述入手,介绍了13C呼气试验的适应症、操作流程和优点,详细总结了护理配合方法,并对假阴性结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Hp感染 13C呼气试验 操作流程 护理配合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遵循其是否怀孕分甲组、乙组,每组73例。甲组为怀孕女性,乙组为未怀孕女性。所有女性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价甲乙两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情况,总结甲组不同年龄孕妇D短PR间期发生情况、不同孕周孕妇的短PR间期发生情况及不同孕周孕妇的PR间期值。结果乙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低于甲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同13~24周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13~24周孕妇PR间期发生率均小于超过24周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健康非孕期女性相比,孕期女性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较高,并且同妊娠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妊娠时间越长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就越高。

  • 标签: 心电图 孕期 短PR间期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蝉止痒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曲线。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931第二法(桨法),以900ml pH4.0、pH6.8、pH7.4磷酸盐缓冲溶液和水作为溶出介质,转速50转/分,分别在5、10、15、30和45分钟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在测定浓度0.9µg/ml~1.5µg/ml范围内,不同溶出介质条件下,浓度与峰面积线性良好。在溶出介质水条件下线性方程为Y=0.0000205X-0.002(R= 0.9999);在溶出介质pH4.0条件下线性方程为Y=0.0000214X-0.003(R=1.0000);在溶出介质pH6.8条件下线性方程为Y=0.0000211X-0.006(R=1.0000);在溶出介质pH7.4条件下线性方程为Y=0.0000217X-0.001(R=0.9999)。个条件下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大于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目的 评估单操作孔胸腔镜 T3 、 T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 8 年 1 月 至 201 9 年 6 月 收治入院的手汗症 住院 患者,排除分泌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局部汗液分泌增多的患者 , 记录患者手术 过程的 时间 、 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 9 个月评估患者手、腋汗的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切断 T3 、 T4胸交感神经链可以有效地治疗手汗症,手术并发症较小,同时手术效果满意,代偿性出汗较轻微,不影响患者生活 质量 。

  • 标签: 胸腔镜 交感神经系统 单操作孔 T3 T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桡骨远端C1,C2型骨折采取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的老年桡骨远端C1,C2型骨折患者(n=58)进行分组。其中参考组(n=29)采取保守治疗,实验组(n=29)采取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老年桡骨远端C1,C2型骨折治疗中采取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 老年桡骨远端C1 C2型骨折 治疗有效率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急诊科患者。将120例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平卧、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采用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干预期间观察2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分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评估患者Braden评分。结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照组(18.33%)与干预组(5.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Braden评分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干预后第5~9天干预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Braden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作用,该模式可提高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