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化学法制备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突出了其独特的光、电、磁、热等特性。其次,采用化学法制备了一系列半导体纳米材料,探讨了溶剂热法、水热法、微波辅助方法等常见化学法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原理,并进行了优缺点比较。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和优化条件能制得尺寸均一、结构稳定、性能良好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研究结果对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如光电器件、催化剂、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半导体纳米材料 化学法制备 性质分析
  • 简介:摘 要:传统癌症治疗方法,如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手术疗法,往往伴随对正常细胞组织的损害,且治疗周期较长。近年来,光学疗法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式,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此疗法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多种癌症类型,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光学疗法通过使用光疗剂(包括光热剂和光敏剂)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定位,从而最小化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光疗剂的精准定位能力是评估癌症治疗成效的关键因素。然而,传统光疗剂常受限于其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和特异性识别能力低等问题。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纳米材料以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微小的颗粒直径及易于功能化的表面特性,展现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相较于传统光疗剂,纳米技术制备的光疗剂在体内运输、稳定性及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本综述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在光动力疗法领域内,药物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发展和成果,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药物纳米材料,癌症,光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结构化健康教育模式并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皮肤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分析。方法:此研究中,共收集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集后平均分组,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结构化健康教育)分组结束后,应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对比以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皮肤瘙痒程度。结果:经结构化健康教育管理后,可显著发现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较低,皮肤瘙痒程度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结构化健康教育后,其效果理想,不仅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同时降低皮肤瘙痒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构化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在血透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血透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结构性营养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从矿物质代谢、高钾血症发生情况和营养状态方面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血钾水平低于对照组,血钙、血磷水平、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钾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患者中,采用结构性营养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矿物质代谢和营养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结构性营养护理 营养状态 血钾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在血透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45例)采取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精神、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关系评分更高,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应用于血透患者中,能够保证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结构性营养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为参考标准,应用128层螺旋CT检查评价冠心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探讨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128层CT在冠心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同期采用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及进行检查,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前室间隔厚度(ASWT)、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结果:本次研究中70名患者,通过128层CT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结构(LVDd、LVPW、ASWT)和功能(EF、SV、CO)各项参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析(r值为0.831~0.998),提示显著相关;1260段冠脉血管中有84.3%(1062/1260)满足诊断要求。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28层螺旋CT在评估冠状动脉的基础上,同时对左心室结构及功能评估方面准确性高、方便、可靠,其扫描协议相同,无需接受更多剂量和对比剂,对于评价冠心病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有一定综合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128层CT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结构 冠心病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IBD(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组成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来探讨其与相关炎性指标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以此作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的范畴,根据病原菌类型将其划分为中UC组(40例,均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CD组(45例,均为克罗思病患者),同时将同期收集的40名健康志愿者作纳入对照组的范畴。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新鲜粪便标本采集,并进行细菌培养和分析,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微生态组成变化情况,微生态菌群数量与炎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相对于健康志愿者组成的对照组来说,由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成的UC组患者的ES数量明显下降;BL、BD、SB、EC、LC、PS、SC数量明显增加,组间数据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相对来说,由克罗思病患者组成的CD组患者的ES数量和SC数量明显减少;BL、BD、EC、LC、PS、SB的数量明显升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微生态组成和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血小板、炎性指标以及血沉之间呈现出较弱的相关性。结论真杆菌属数量减少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失衡存在一定的关联。

  • 标签: 炎性标志物 肠道菌群 炎症性肠病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