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我院 2017 -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调查分析,探讨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 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应用参考。 方法 :使用我院 2017 年至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充分利用药使用频率 (DDD) 和有限每日费用 (DDC) 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2017 至 2019 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抗肿瘤药物使用总金额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总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2017- 2019 年用药频度 (DDDs) 索拉菲尼因排在最前面。 由数据显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伊马替尼 2018 - 2019 年排在前三。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显示我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在呈逐年增加,其中口服靶向药物应用较为普遍。

  • 标签: 肿瘤 分子 靶向 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临床常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2019 年 7月至 2020 年 7月期间儿科接收接受药物治疗患儿 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探讨儿科常见药物合理用药措施。结果 所有患儿中共 13例患儿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 1例,肝功能损害 3例,皮疹 6例,肾脏损伤患儿 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3%。其中造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因素与患儿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具有较大联系。结论 临床儿科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有关,针对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用药效果

  • 标签: 儿科治疗 常见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抗菌药物临床药学使用中范围非常大,被应用于感染科室乃至全院各个科室治疗中,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没有对抗菌药物使用形成强制管理措施,导致抗菌药物滥用情况较为明显,但是,抗菌药物药过程中,会出现对药物抗菌种类,不能够明确以及对药物适应症了解不够清晰情况,不能够进行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此,临床测试药物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非常具有重要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同时也对适应于干预方案对住院患者干预效果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临床药学,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临床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67例,正常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干预组68例,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加以临床药学干预。统计并分析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加以临床药学干预,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对保障患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药学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应用 临床药学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是,笔者工作单位住院部与于 2019 年接受治疗患者,将 1 至 6 月, 7 至 12 月,随机抽取收治具有观察指征,且自愿接受观察 360 名住院患者分别视为对照组、观察组。将下半年应用经 临床药学干预抗菌药物 180 例患者视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 360 例患者接受不同种处理方式后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此类药物支出、预防用药比例、住院天数以及住院天数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应用 临床药学干预利于提高使用合理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学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方法:本次将选择我院收治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100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用药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我院100例采取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患者中,50例患者用药不合理,占比50.00%。比较管理前后两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管理前用药不合理情况总发生率为60.00%;管理后不合理情况总发生率为1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服用管理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护理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氨磺必利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对合理用药方法进行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5月收治使用氨磺必利药物患者82例,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分析。结果:所有82例患者中,出现失眠焦虑症状10例,不良发生率12.19%。出现血压值降低3例(3.65%),呕心呕吐患者5例(6.09%),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4例(4.87%),不良反应共发生22例,经过合理用药指导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降低到10例,其中失眠焦虑2例,血压值降低3例,恶心呕吐4例,内分泌功能紊乱1例,与指导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氨磺必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改善其不适症状。

  • 标签: 氨磺必利 临床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见药物给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7月前来本院进行药物治疗2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过程和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并制定合理用药措施。结果 23例α1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率为8.7%,34例ARBs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率为5.88%,47例ACEI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2.77%,40例CCB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率为7.5%,45例利尿剂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率为8.89%,41例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2.2%。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同不良反应情况,为了保证用药合理性,需要严格把握药物禁忌症、适应症,以及患者临床病史等,以减少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有效和安全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不良反应 利尿剂 钙离子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疗效及安全。方法:80例肺结核患者,利用抽签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利福喷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福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痰菌转阴率、病变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利福平 利福喷丁 肺结核患者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对合理用药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到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种类、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本次研究共收到不良反应报告420份,其中由抗菌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130份,60岁以上患者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几率最大,发生45例,占比34.61%。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较多,共计发生68例,占比52.30%,常见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伤,例数为76例,占比58.46%。结论:临床观察中,发现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多,需要加强合理用药干预,降低不良发生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有效,应对合理用药问题提高关注力度。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来我院住院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在这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BNP、LVEF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脑钠肽为(348.36±11.83 )ug/L,明显优于对照组(412.45±11.71)ug/L。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0.82±4.87%,明显优于对照组30.71±3.13%。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结论: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规内科支持基础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脑钠肽,明显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该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上有显著优势。

  • 标签: 硝酸酯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