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情介绍,A型肉毒素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A型肉毒素对其目前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 标签: A型肉毒杆菌毒素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黄曲霉毒素是危害较大的毒素之一,给食品、饲料和畜牧等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它的强致病性及强致癌性,很早就受到了广大科学家及国际粮农组织的广泛关注。本文对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为更加快速有效的 检测黄曲霉毒素,减少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检测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蓝域染色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确定蓝域染色剂的有效稀释浓度和细菌内毒素限值。结果:蓝域染色剂在稀释16倍后对细菌内毒素实验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符合规定。结论:该产品可以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 标签: 细菌内毒素 干扰试验 鲎试剂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微囊藻毒素(MC)对小鼠一脏器的损伤。方法选择4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试验组分为对照组和MC染毒组(剂量分别为0.25、0.50、1.00μg/kg•d),每组10只,雌雄各半,隔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染毒,注射量按0.1ml/10g。记录小鼠每天饮水量并观察小鼠食量及精神状况,每周称体重一次并做记录。染毒10周后处死。处死后称量肝脏、肾脏、脾脏,肺及心脏计算脏器指数。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心低、中、高剂量染毒组的心脏重量均低于对照组,低、高剂量组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对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C可以诱发心脏萎缩;肝脏中剂量染毒组的肝脏总量明显小于低、高剂量组,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肾脏重量均减轻,中剂量组减轻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低、中、高染毒组于对照组相比脾脏重量均增加,中剂量染毒组脾脏肿大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低、中、高剂量肺脏重量均增加,低剂量组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微囊藻毒素(0.50μg/kg•d)可引起小鼠心脏萎缩。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小鼠 脏器系数
  • 简介:目的研究发热患儿血浆内毒素测定水平与血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80例发热患儿(发热组)和8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浆内毒索测定及血培养,发热组患儿中又分为血培养阴性发热组70例和血培养阳性发热组10例。比较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25例肺炎患儿的血浆内毒素水平,然后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热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8.25±3.15)ng/L,对照组为(5.21±1.54)ng/L.(P〈0.05);血培养阳性发热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32.53±2.67)ng/L,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发热组的(23.74±1.96)ng/L(P〈0.05);肺炎患儿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5.78±3.21)ng/L,又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4.67±2.40)ng/L(P〈0.01)。结论血浆内毒素在发热感染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血培养项目的补充。

  • 标签: 内毒类 发热 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内毒素的特点、血液净化内毒素吸附剂载体、功能配体(胺类、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等)进行介绍,并介绍世界上血液净化内毒素吸附剂主要商品化的产品及其在血液净化领域的应用,并展望血液净化内毒素吸附剂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内毒素 脂多糖 吸附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在药品检验的过程中,针对细菌内毒素检验的方法如何进行有效应用,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药品检验中细菌内毒素检验法进行分析,提出了药品检验中细菌内毒素检验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的原理,进而明确了药品检验中细菌内毒素检验法的具体作用,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药品检验 细菌毒素 检验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形美容外科治疗面部除皱的过程中,A型肉毒毒素的运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整形美容外科收入的面部除皱治疗患者共计118例,按照面部皱纹的实际情况展开治疗分组,分别纳入眉纹组33例、鱼尾纹组30例、额纹组35例、混合组20例。针对患者面部皱纹的位置,针对性选择注射剂量和注射方法,在注射后评价四组患者的面部皱纹症状积分、治疗有效性、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统计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结果显示,注射前患者面部皱纹症状积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面部皱纹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情况,分别从非常满意、相对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入手,眉纹组总满意度93.94%;鱼尾纹组总满意度93.33%;额纹组总满意度91.43%;混合组总满意度85.00%;各组患者均具有相对较高的满意度,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运用A型肉毒毒素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注射局部淤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85%,未出现过敏性休克、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患者(P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整形美容 外科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内毒素肺损伤肺泡巨噬细胞的极化特征及其加剧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用脂多糖(LPS)气管滴注法构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Q-PCR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特征因子IL-1β、iNOS、IL-10和CD206及流式细胞术检测iNOS和CD206阳性细胞率,对巨噬细胞极化特征进行分析;体外构建M1型巨噬细胞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共培养模型,检测共培养体系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结果LPS诱导的内毒素促进了肺部组织后续IL-1β、iNOS、IL-10和CD206的表达,6h时即达显著差异;但是,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6h时模型组CD68阳性细胞中iNOS阳性细胞比率(26.47%±2.14%)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1.62%±1.21%),而模型组CD206阳性细胞比率6h时仅为12.64%±1.01%,揭示6h时巨噬细胞的极化特征仍然是以M1型巨噬细胞激活为主;此外共培养体系下,M1型巨噬细胞降低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活性并促进了其凋亡.结论内毒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肺泡M1巨噬细胞的激活加剧了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M1巨噬细胞导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凋亡也可能参与了肺组织损伤进程.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104 例痉挛性斜颈( ST )的临床特点、 A 型肉毒杆菌毒素( BTX-A )临床疗效 及其 与临床特点相关性 。 方法: 回顾分析 我院 201 2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住院的 符合痉挛性斜颈诊断标准的 患者 104 例, 统计患者 临床特点;分析 BTX-A 与 性别、年龄、 BMI ( Kg/m 2 )、教育 年限 、病程、 、 治疗 前 T sui 评 分 临床分型、平均每次 注射剂量、注射次数、注射总量 、 注射方式 的 相关 性及治疗后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 104 例 ST 患者女性占 57.69% ,年龄主要在 35-54 岁。 教育水平以初、高中为主。 有 38 人既往疾病早期被误诊,其中曾被误诊为颈椎病患者有 27 例,占误诊患者的 71.05% ; ST 合并 疾病主要为 精神情绪疾病 , 占 21.15% 。 BTX-A 疗效与年龄、 性别、 BMI 、教育 年限 、 病程、 治疗前 Tsui 评分、临床分型 、 平均每次注射剂量、注射总量、注射次数、 注射方式 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 ;不良反应发生率 10.58% 。 结论: ST 女性多于男性,发病主要在 35 到 54 岁之间; 病因 主要 与劳累、情绪异常有关 ,患者多数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症状, 情绪激动或者劳累时症状明显 ;疾病早期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易合并精神情绪疾病 。 BTX-A 治疗 ST 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 多次注射不会明显降低疗效,但是否有其他影响因素 不能肯定 。

  • 标签: 痉挛性斜颈 临床特点 A型肉毒毒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毒素消除效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时间周期: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之间,笔者收集了4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的病人,并将其随机地分为两组;对照组-血液透析滤过,实验组-高通量血液透析;以血清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等作为评估指标。结果:数据汇总可见,经过不同的血液净化干预,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指数均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血液净化 维持性血液透析 毒素清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毒素消除效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时间周期: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之间,笔者收集了4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的病人,并将其随机地分为两组;对照组-血液透析滤过,实验组-高通量血液透析;以血清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等作为评估指标。结果:数据汇总可见,经过不同的血液净化干预,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指数均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血液净化 维持性血液透析 毒素清除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