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颈部肿患者56例,将其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来源于甲状腺的11例,其中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囊肿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来源于淋巴组织14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瘤5例,淋巴结核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慢性淋巴结炎4例;来源于唾液腺7例,其中唾液腺癌2例,唾液腺良性混合瘤5例;其余24例中,有颈部毛细血管瘤3例,甲状舌骨囊肿2例,皮下脂肪瘤3例,颈部神经鞘瘤4例,颈部腮裂囊肿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颈部动脉体瘤4例。颈部肿的CT影像学特征与肿内部结构有密切关系,并且不同颈部肿的CT密度和动态增强情况也有所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颈部肿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大气道肿及异物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呼吸科2010年1月-2014年8月诊治的27例大气道肿及异物所致的气道狭窄气管病患者,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并比较介入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大气道肿及异物的临床治疗的疗效。结果27例同时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例如二氧化碳CO冷冻治疗、氢气刀(APC)治疗、高频电刀治疗及支架植入。27例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迅速缓解,气管直径明显变大。结论经高频电刀的介入治疗对有大气道肿瘤而无法手术的患者来说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大气道肿物 异物 肿瘤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心脏标志的出现,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大多数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除了受炎症因子的调节外,还与铁蛋白、微量元素、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以及组织因子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标志对冠心病的预后及分层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生物标志物 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18-0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对女性阴道分泌的实际检测探究本地女性阴道分泌中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3。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5763例,单位健康体检3196人,在这些女性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44岁,由妇科医生利用无菌棉来进行妇科疾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的采集,然后对这些患者阴道分泌中的病原体进行检验,检验时使用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并判读结果,并且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来研究阴道分泌的清洁度、PH值、真菌、滴虫,进而确定各种阴道疾病的比例,为以后的妇科病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结果在这5763例女性患者中及体检的3196名女性,通过对其阴道分泌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了多数患者都患有不同阴道炎症,感染比例达到50%,在多种病原体中,其中以加德纳菌为主,有2114例占23.6%,真菌性阴道炎症的患者1191例,占13.3%,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有339例占3.8%,其余的多数患者也都患有不同类型的阴道炎症。结论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治疗的5763例妇科疾病患者进行阴道分泌检测,结果发现,阴道炎患者的分泌中具有多种病原体,其中以细菌、真菌以及滴虫为主,这些病原体也是引发阴道炎症的重要原因,这给女性患者带来了许多困扰8。所以为了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进而提高妇科患者阴道分泌检测的准确性,并为之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分析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分泌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2015年3月到2015年11月来我院进行进行阴道分泌的常规检查的5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这532例患者中,清洁度Ⅰ和Ⅱ的有165例,清洁度Ⅲ和Ⅳ的有180例,在不同的清洁度中,病原体的发生率也不相同,表现为清洁度Ⅲ和Ⅳ中病原体的检出率远远高于清洁度Ⅰ和Ⅱ的。结论清洁度与病原菌的发生率并不是成直接的比例关系。线索细胞和念珠菌这两种菌出现的概率较大,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抑制这些菌的生长,防止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妇科,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
  • 简介:补片类植入物产品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相关的材料学研究和新型产品的开发速度快,产业发展迅猛,但该类产品标准化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目前国内补片类植入物产品的应用现状、标准化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外科植入物 补片 标准化
  • 简介:摘要支原体感染是女性生殖道炎症的主要病原菌,在治疗前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选出合理有效的药物降低耐药率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升高的患者行胃肠镜检查病变的检出率。方法.将近期在本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普查体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CA199、CA125、CEA肿瘤标志检测任意一项升高。对肿瘤标记升高组患者、正常组患者按照12配比。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病变检出率。结果.任一肿瘤标志升高组患者的主要病变、癌和高级瘤变检出率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2种及以上肿瘤标志均升高患者的癌和高级瘤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肿瘤标志升高时患胃肠道肿瘤的可能性会增加,多种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以为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要进一步确诊必须要通过胃肠镜。

  • 标签: 胃肠镜 肿瘤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标志模式和HBV-DNA检测在乙肝诊治中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50例乙肝患者,运用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患者的乙肝血清标志和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DNA。并对其检测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0例乙肝患者血清经SPRI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得到六种阳性模式。不同的HBV阳性血清学模式的患者,其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模式(即“大三阳”组)的患者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最高,分别为95%和(6.63±1.67),其阳性率和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组;HBeAg(+)模式的患者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均高于HBeAg(—)模式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血清标志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SPRIA法只能反映乙肝患者感染的不同时期的情况,而FQ-PCR法检测HBV-DNA可以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复制的程度,对乙肝诊治具有互补作用。故临床上应该联合应用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和HBV-DNA。这样对乙肝的诊断及药效观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HBV-DNA 荧光定量PCR 放射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很容易出现并发症。黄酮类化合是具有高药理活性的一种天然化合,其不仅具有抗炎、抗氧化的效果,还具有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作用。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本文旨在分析本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并发症 糖尿病 黄酮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