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病理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同时归纳其临床特点。方法:摘选2019-2020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理与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占总数比15.00%,15例;不典型平滑肌瘤占总数比13.00%,13例,普通型占总数比64.00%,64例,奇异型占总数比3.00%,3例;恶性潜能未定占总数比3.00%,3例,肉瘤占总数比2.00%,2例。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显示为良性,其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细胞,细胞异型与核分裂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而瘤细胞的异型性与核分裂基本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结论: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依据是患体细胞的丰富程度、瘤细胞的异型性大小以及核分裂等组织学特征,具体的临床治疗方式与普通平滑肌相同,需要注意强化随访。

  • 标签: 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 病理诊断 价值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平滑肌肿瘤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6年7月~2010年7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仪器检查结果、肿瘤发生部位和肿瘤类型进行观察。本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5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1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为1.6年,1例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行肿物切除,此类患者累计存活时间为3.4年,其余3例患者术后存活至今(1例术后1.5年,1例术后2.1年,1例术后2.3年)。20例胃平滑肌瘤手术治疗后随访,19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5年。结论胃平滑肌肿瘤在诊断过程中可利用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快速确诊肿瘤性质,一旦确诊要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有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胃平滑肌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β2-肾上腺素受体是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本文以手性β2-受体药物沙丁胺醇为例综述了药物同分异构体R-和S-异构体对缓解气道炎症、气道狭窄等哮喘病症的不同效果,为深入了解不同同分异构体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此外,通过比较,初步确定左旋体优于消旋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较少,药物的右旋体可能与消旋药物的副作用有关,为临床上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G蛋白偶联受体 手性沙丁胺醇 气道平滑肌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子宫平滑肌瘤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作为妇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多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但有文献报道,术后会出现一种罕见并发症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以及治疗等。

  • 标签: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文章摘要】:背景 原发性肾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它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不甚清楚。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肾平滑肌肉瘤的特征,并建立列线图以预测它的总生存率。

  • 标签: 原发性肾平滑肌肉瘤 SEER 列线图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MRI诊断,对照组实施CT诊断,并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2.00%以及漏诊率2.00%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实施MRI诊断,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肾周脂肪肉瘤 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荷叶碱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炎症细胞因子CRP、TNF-a及IL-6 的影响。方法:培养鉴定原代大鼠VSMCs,使用不同浓度的荷叶碱(25、50、100μmol/L)预孵育VSMCs 24 h,再以浓度为 100μ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刺激12h,使用RT-PCR、ELISA 分别测定 VSMCs CRP、TNF-a、IL-6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荷叶碱预处理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后,能明显抑制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炎症因子CRP、TNF-a及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荷叶碱浓度递增,对炎症因子抑制作用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荷叶碱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