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至重度肥胖儿童尿酸(UA)水平与糖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代谢专科门诊和病区就诊并确诊的74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45例,女性为29例;年龄为2.7~16.6岁。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95百分位(Pgs,诊断为肥胖,以BMI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30%,则诊断为中度肥胖,若超过40%,则诊断为重度肥胖。纳入标准:入选儿童既往均无严重肝、肾损害和使用影响uA的药物史。按照uA水平将其分为高UA水平组(n=24,UA〉416μmol/L)和正常uA水平组(n=50,uA≤416μmol/I,)(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3〉0.05)。分别检测两组儿童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UA,并计算血糖/胰岛素比值(G/D、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敏感性(HOMA-IS),TG及HDL-C比值(TG/HDL-C)。结果高uA水平组FBG,G/j,TG,TC,HDL,LDL和TG/HDL-C与正常UA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INS,HOMA-IR和HOMA-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至重度肥胖儿童合并高尿酸血症(HUA)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肥胖儿童需早期干预和长期随访血UA浓度。

  • 标签: 肥胖症 高尿酸血症 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敏感性 儿童
  • 简介:《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是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广大幼儿教师的需求就是我们办刊的风向标。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工作在幼儿教育一线的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恳请您在百忙之中填写“读者调查问卷”并寄给我们。每期问卷收回后,我们将认真阅读分析,并向前20名热心读者赠送洪恩系列产品套装。谢谢!

  • 标签: 调查问卷 读者 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 教学工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期合并单纯肥胖症与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的关系,分析脂肪代谢紊乱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保健科门诊就诊的单纯肥胖症患儿105例纳入肥胖组。其中,男性为73例,女性为32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99±1.94)岁;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为(25.25±3.60)kg/m2。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体重指数正常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为30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78±1.66)岁;体重指数为(16.78±1.40)kg/m2(两组均排除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疾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分组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血脂蛋白包括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血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尿酸(uricacid,UA),血糖(bloodsugar,BS)。分析脂联素与体重指数、血脂及脂蛋白间的相关。并行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明确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发病率。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肥胖组儿童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谷草转氨酶、血糖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血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尿酸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血浆脂联素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r=-0.33,P〈0.01),与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亦呈负相关(r=-0.138,r=-0.06,r=-0.09,r=-0.12),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

  • 标签: 单纯性肥胖症 脂联素 血脂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细菌阴道病(BV)的感染状况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及查体的1280例非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确诊为VVC和BV的患者分别纳入VVC组(n=96)和BV组(n=124),并根据治疗配合情况,将上述两组继续分别分为A亚组(按医嘱用药者)和B亚组(未按要求用药或性伴侣拒绝接受治疗者)。采取问卷调查、病史采集、妇科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对VVC和BV发病率、影响因素、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本组VVC与BV发病率分别为7.5%和9.69%。VVC组患者乳酸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BV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炎症、避孕方式、个人卫生习惯及重复流产等对VVC和BV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而未规范治疗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经治疗后VVCA,B亚组与BV亚组1~2周及4~5周复诊结果均显示,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好转率及无效率因病例数较少,而未行统计学处理。结论VVC和BV发病均与菌群失调有关,加强健康教育、进行规范治疗是预防和降低其复发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菌性阴道病 影响因素 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铁转出蛋白(Fp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BCP-ALL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对其统一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8方案进行分型诊断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21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研究组BCP-ALL患儿初诊时及对照组受试者体检时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Fpn表达水平。以Fpn相对表达量(0.18)为界值进行划分,研究组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高表达患儿,纳入Fpn高表达亚组(n=32),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低表达患儿,纳入Fpn低表达亚组(n=32)。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组患儿无复发生存(RF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统计学分析Fpn表达水平与研究组BCP-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ALL相关融合基因、早期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布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0.18)显著低于对照组(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15.0,P〈0.001)。3研究组患儿初诊时白细胞计数〈50×109/L(47例)和白细胞计数≥50×109/L(17例)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和0.04,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399.0,P=0.02)。分别按照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1.1×109/L)和中位初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14.1×109/L)进行划分,研究组初诊时高、低中位白细胞计数和�

  • 标签: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铁转出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生后24h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的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为BPD,将其分为BPD组(n=22)和非BPD组(n=38)。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构成比、生后5minApagar评分、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次数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于在气管插管拔除之前采集BALF,采集时间点分别在生后第1,3,7,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BALF上清液中HGF、VEGF及sIgA水平,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育英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BPD组患儿接受呼吸机治疗时间明显较非BPD组长(Z=3.283,P=0.001)。②早产儿生后2周内不同时间点,BPD组患儿BALF中HGF及VEGF水平均低于非BPD组(P〈0.05),且随着日龄的增加,BPD组的HGF水平逐渐下降,而VEGF水平逐渐升高。③出生后第3天HGF及VEGF水平与BPD转归呈负相关关系(OR=0.806,95%CI:0.764~0.851,P〈0.01;OR=0.288,95%CI:0.189~0.439,P〈0.01)。结论BPD早产儿BALF中HGF、VEGF水平明显低于非BPD早产儿。出生后第3天的HGF、VEGF低水平表达与BPD发生具有相关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婴儿 早产
  • 简介: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12周龄婴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门诊就诊的2-12周龄的953例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段,将其分为2-4周龄组(n=416)、4-8周龄组(n=398)和8-12周龄组(n=139)。3组受试儿童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的水平,各指标参考区间采用中位数及P2.5、P25、P50、P75、P97.5表示,同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婴儿与成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征得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TSH、FT3、FT4、TT3、TT4水平男性与女性婴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60,0.510,-0.360,0.920,1.370;P〉0.05)。2-12周龄婴儿各激素水平与目前本院应用的成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进行比较,TSH、FT3、T3、T4水平高于成年人参考区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5,46.77,30.49,5.59;P〈0.05),以TSH水平尤为突出,但FT4水平较成年人低。3组婴儿TSH水平无明显变化(F=0.345,P=0.708),但随着年龄增大,P97.5降低,95%CI呈缩小趋势;TT4、FT4水平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12.57,P=0.000;F=21.17,P=0.000),TT3、FT3则呈升高趋势(F=14.75,P=0.000;F=3.699,P=0.025)。结论成年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不能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应建立儿童期各年龄段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为儿童甲状腺疾病,特别是�

  • 标签: 甲状腺激素类 置信区间 化学发光测定法 婴儿
  • 简介: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探讨IGF—I在新生儿HIE发病机制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41例HIE组新生儿生后12h~24h及10d~12d血清、脑脊液及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中IGF—I的水平变化。结果①生后12h~24h,轻、中、重度HIE组血清IGF—I的水平分别为(32.94±8.43)ng/ml,(22.56±5.51)ng/ml,(15.77±3.6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79.28±13.28)ng/ml(P〈0.01);且HIE程度越重,IGF-I的水平越低(P〈0.05)。②生后10d~12d,轻、中度HIE组及重度HIE无症状组血清中IGF-I的水平分别为(67.22±21.52)ng/ml,(68.54±22.88)ng/ml,(52.58±14.11)ng/ml,分别较各组生后12h~24h的水平增高(P〈0.01),仍低于对照组(P〈0.01),其脑脊液中的水平分别为(6.18±0.87)ng/ml,(5.74±0.94)ng/ml,(5.08±0.87)ng/ml,也较生后12h~24h时的水平,分别为(4.43±1.16)ng/ml,(3.19±0.84)ng/ml,(1.97±0.45)ng/ml均明显增高(P〈0.01);重度HIE有症状组血清和脑脊液的IGF—I水平分别为(22.49±10.58)ng/ml和(2.26±0.70)ng/ml,虽较生后12h~24h增高,分别为(14.22±3.37)ng/ml,(1.87±0.80)ng/ml,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然而却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的水平(P〈0.01)。③HIE组血清与脑脊液的IGF-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4,P〈0.05)。结论IGF-I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保护因子,其水平的改变可能与新生儿HIE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脑缺氧 脑缺血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ESS)女性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并与健康志愿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4月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由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30例女性ES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ESS组(n=30);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30)。检测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清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ESS组除血清PR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外,其余5种激素测量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S女性患者垂体功能低下,高催乳素血症(血清PRL水平增高)。

  • 标签: 空蝶鞍综合征 激素 磁共振成像 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CMPF)水平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GDM,将其分为GDM组(n=40)和对照组(n=20)。所有孕妇于中孕期(孕龄为13~18孕周),进行生化指标检测;于孕龄为24~28孕周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孕妇血浆CMPF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孕妇孕龄为28孕周及新生儿足月时人体质量指数(BMI),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蛋白、白蛋白、尿素、尿酸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对2组孕妇的孕龄、孕次、产次、血浆CMPF水平、孕龄为18孕周时BM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肌酐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孕妇发生GDM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绘制血浆CMPF水平及孕龄为18、28孕周时BMI诊断G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这3个指标联合诊断与OGTT0、1、2h血糖浓度联合诊断GDM的ROC,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7-012),分组征得2组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孕妇的孕龄、孕次和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GDM组血浆CMPF值为522.0ng/mL(326.9~989.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2ng/mL(177.8~466.6n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6.000,P=0.006)。③GDM组孕妇孕龄为18、28孕周及新生儿足月时BMI与HbA1c分别为24.6kg/m^2(22.0~25.9kg/m^2)、(26.1±2.8)kg/m^2、(27.6±2.9)kg/m^2、5.4%(5.3%~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8kg/m2(20.1~23.6kg/m

  • 标签: 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 糖尿病 妊娠 人体质量指数 诊断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孕晚期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血脂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产科确诊为PE的4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纳人PE组。再按照PE病情分级[轻度子痫前期(MPE)和重度子痫前期(SPE)],将其分别纳入MPE组(n=18)和SPE组(n=22)。选择同期于本院就诊的40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孕龄为34~38孕周。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RIA)测定血清AP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PE组与对照组及MPE组与SPE组的胎次(均为第1胎)、孕晚期体重、既往特殊病史及其他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PE组血清APN和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E组患者血清APN水平与T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0,P%0.01),而与H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3,P〈0.01)。结论孕晚期血清APN水平降低和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与PE发病有关。

  • 标签: 子痫前期 脂联素 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孕妇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浓度变化及其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GDM孕妇182例为研究对象,并纳入GDM组,其中,孕中、晚期分别为104例,78例。选择同期于本院就诊孕龄与GDM组相同的正常葡萄糖耐量(NGT)孕妇232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于孕龄为20~36孕周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mL,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PBG),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ApoA5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受试对象年龄、孕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GDM组ApoA5水平高于对照组[(254.56±30.51)ng/mLvs.(219.40±21.35)ng/mL],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当TG≥1.7mmol/L时,血清ApoA5水平与TG呈正相关(r=0.349,P=0.025);当TG<1.7mmol/L时,血清ApoA5水平与TG呈负相关(r=-0.494,P=0.003)。非条件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ApoA5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妊娠妇女发生GDM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poA5变化不仅可反映母体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状态,而且低水平的ApoA5可促进孕期糖耐量受损(IGT)发生。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载脂蛋白A5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未成年罪犯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普通ADHD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某看守所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在押未成年男性罪犯(初犯、汉族)中确诊为ADHD者41例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心理科初诊的ADHD患者38例(男性、汉族)纳入对照组。ADHD诊断采用《VanderbiltADHD评定量表》中的《VanderbiltADHD家长评定量表》(VADPRS)。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定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同意,并与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有关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过分偏爱方面及母亲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过分偏爱,情感、温暖与理解等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研究组父母存在更多不良教养方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只在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否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父母偏爱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未成年罪犯共患ADHD者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更严重分歧。两组父母高文化程度(中专、大专)与低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研究组父母文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残缺型家庭(母亡∕父亡、离异)较对照组多,且两组残缺型家庭与完整型家庭比较,差异有统�

  • 标签: 未成年罪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共患病 父母教养方式
  • 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阴道流血1d"于2011-04-22入本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9-06。1d前(孕龄为32+4孕周)出现阴道流血,无腹痛。本次妊娠后即接受卧床保胎治疗,于2010-11-09行宫颈息肉摘除术,2010-12-28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予继续保胎及抗感染治疗,自述孕期阴道分泌物较多。

  • 标签: 血栓性静脉炎 感染性 宫颈息肉摘除术 宫颈内口环扎术 盆腔 阴道流血
  • 简介:目的探讨女方年龄及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885例不孕女性共计1835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包括738个促排卵周期及1097个自然周期。根据接受AIH的受试者年龄,分别将1835个治疗周期纳入<35岁组(n=1621)及≥35岁组(n=214);此外,根据受试者血清基础FSH水平,将1835个治疗周期分别纳入FSH<10IU/L组(n=1632)及FSH≥10IU/L组(n=203)。回顾分析受试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血清基础FSH水平的2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如不孕年限、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雌二醇浓度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以及AIH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①年龄<35岁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3.6%(221/1621),显著高于≥35岁组的8.4%(18/214);年龄<35岁组的自然流产率为14.0%(31/221),显著低于≥35岁组的44.4%(8/1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3、11.277,P=0.019、0.001)。②血清基础FSH<10IU/L组与≥10IU/L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4%(218/1632)、9.9%(20/20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基础FSH<10IU/L组不孕女性的AIH自然流产率为14.2%(31/218),显著低于FSH≥10IU/L组的40.0%(8/2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P=0.003)。③对于血清基础FSH<10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5.6%(100/639),显著高于采用自然周期者的11.9%(118/99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5,P=0.029)。对于年龄<35岁,或者年龄≥35岁,或者血清基础FSH≥10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与采用自然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不孕女性的年龄�

  • 标签: 不育 女(雌)性 年龄因素 卵泡刺激素 授精 人工(丈夫供体) 排卵诱导 妊娠结局
  • 简介: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亦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在FS的众多发病机制中,炎细胞因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IL)-1,-6,-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细胞因子与小儿FS密切相关。笔者拟就炎细胞因子与小儿FS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FS的认识。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惊厥 发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