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09年王琦教授提出九大体质,但崔应珉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单一体质的人群不多见,多种体质复合并存的情况多见,针对该种情况,崔教授提出他的见解及调理思路。

  • 标签: 体质 复合体质 形成 调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yract复合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楔状缺损缺损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Dyract复合修复,另一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追踪观察1~2年,观察二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2年追踪观察,Dyract复合组成功率94.44%,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成功率83.7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yract复合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楔形缺损材料,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Dyract复合体 楔状缺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ract复合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yract复合修复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患者为对照组(100例),对比两种不同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成功率。结果复诊两组患者2年、4年的成功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发生牙髓炎、根尖周炎、密合差、充填物脱落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yract复合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疗效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Dyract复合体 牙体 楔状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ract复合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yract复合修复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患者为对照组(100例),对比两种不同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成功率。结果复诊两组患者2年、4年的成功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发生牙髓炎、根尖周炎、密合差、充填物脱落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yract复合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疗效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Dyract复合体 牙体 楔状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微型钛夹板进行坚强内固定,提高颌面骨折复位后固定的可靠性,治疗颧骨复合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05~2010年6年间,应用微型钛夹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骨折11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116例坚固内固定后,112例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创口均Ⅰ期愈合,4例因钛板暴露而取出。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骨折固定效果确切,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 标签: 颧骨复合体骨折 坚强内固定 微型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侧复合的解剖重建。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44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对这44例患者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行中后外侧复合解剖重建,观察分析其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44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中,共有21例A型,占总数的47.7%,A型患者的术前胫骨后移程度为(16.2±4.8)mm、胫骨外旋程度为(17.5±4.3)mm,术后胫骨后移程度为(4.3±2.8)mm、胫骨外旋程度为(-2.5±4.6)mm,手术前后的胫骨后移程度和胫骨外旋程度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3例C型,占总数的52.3%,C型患者的术前胫骨后移程度为(14.5±2.7)mm、胫骨外旋程度为(17.4±6.3)mm、外侧关节间隙为(13.2±1.8)mm,术后胫骨后移程度为(4.5±3.6)mm、胫骨外旋程度为(-2.9±7.1)mm、外侧关节间隙为(7.6±1.7)mm,手术前后的胫骨后移程度、胫骨外旋程度和外侧关节间隙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行中后外侧复合解剖重建能够有效改善其膝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 多发韧带损伤 中后外侧复合体 解剖重建
  • 简介:目的评估关节镜下Inlay法及Larson法一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损伤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15例患者(15膝)经证实为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损伤,其中交通伤8例,重物砸伤3例,摔伤2例,运动损伤2例。均于关节镜下Inlay法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改良Larson法重建后外侧复合,术前、末次随访时均记录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患者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7.33±6.26)分提高至随访时(86.67±3.50)分(P<0.01)。结论一期手术对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复合进行联合重建,有效恢复了膝关节后侧及后外侧稳定性,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复合体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84例鼻整形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手术,观察组42例给予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手术,进一步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1)观察组创面愈合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的21.43%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创面愈合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鼻整形 自体肋软骨移植 鼻尖软骨复合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缩短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方法 选取2020年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眼科手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30例(40只眼),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n=15。常规组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组采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缩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的患者正矫率22(95.6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11(64.71%),组间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70%)远远低于常规组的14(23.53%),组间差异P<0.05。结论 采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缩短术,能够大大提高手术的矫正率,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单一手术方式的方案,联合方案取得更为出色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联合筋膜鞘 提上睑肌 上睑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一侧棘突肌肉韧带复合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在降低轴性症状、术后再关门等并发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共20例,全部行保留一侧棘突肌肉韧带复合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计算术后JOA改善率及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JOA改善率(54.2±19.1)%,术后存在轴性症状患者共4例,其中可4例,差0例,发生率为20%。结论保留一侧棘突肌肉韧带复合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在降低传统术式的轴性症状、颈椎不稳、术后再关门等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颈椎 棘突韧带复合体 轴性症状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现在最常用的监测手段是定期检测血浆中甲胎蛋白(AFP)水平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然而,甲胎蛋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令人满意。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可能,各种有希望的新的肿瘤标志物被相继发现,其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最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诊断肝癌,尤其是早期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在仅有的少数报道中,其敏感性可达69%,特异性可达90%,而其异构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0%和100%。除此之外,新发现的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的标志物有甲胎蛋白异质体(AFP2L3)、异常凝血酶原(DCP)、α2L2岩藻糖苷酶(AFU)、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23(GPC23)、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粘液素1(MUC21,KL21)等。这些新的血清标志物,正在被各种临床研究进行检测,有希望改变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现状。我们正在进行GP73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肝硬化、慢性乙肝及其他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水平,评价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肝和其他肿瘤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分别检测GP73、AFP含量。结果①原发性肝癌组的GP73、AFP浓度水平要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其他肿瘤组和正常健康人组,各组GP7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4,P<0.05),原发性肝癌组GP73含量与其余各组用LSD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P73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高于AFP的敏感性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2,P<0.05)。③GP73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性为90.6%,高于GP73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4,P<0.05),也高于AFP的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59.4%,差异统计学意义(x2=16.667,P<0.05)。结论①GP7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新的血清标志物。②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AFP。③GP73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敏感性,特别是对AFP阴性的PHC患者更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球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提高肝癌手术配合效率。方法洗手护士密切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肿瘤与肝脏解剖的关系,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沉着冷静的护理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配合效率。巡回护士密切关注手术进程,注重肝血流阻断时间,准确评估失血量,积极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保持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医护沟通,密切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肝癌 手术配合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278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均给予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27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做好鼻内窥镜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配合。方法总结15例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的术中护理过程。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手术顺利无意外发生。结论此手术难度大,要求高,故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