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动态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 :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 2019 年 1 月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有创监测,及时准 确记录 IC P数值。 结果: 62例术后监测患者中,所测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根据监测数值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论:持续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变化,有效指导治疗,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动脉瘤破裂并发脑血肿(ICH)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破裂动脉瘤4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并发ICH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截断值。结果425例中,合并ICH10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直径较大是合并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动脉瘤直径=1.1cm预测动脉瘤破裂合并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64.1%。结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以及动脉瘤直径在1.1cm以上的动脉瘤病人,一旦动脉瘤破裂,合并ICH风险较高,临床注意防治。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内血肿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1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并发症、康复等护理。结果经过完善、细致的术后护理,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11.6±2.5)个月。术后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对动脉瘤患者开展术后整体护理,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 护理
  • 作者: 刘勇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金堂610400)【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18-01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血管壁异常出现的一种瘤状突出,腔内压力增强或者脑动脉管壁局部有先天性缺陷容易出现颅内动脉瘤,这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而且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如果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严重情况下甚至能引起心脑血管类的一系列疾病,可能还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等。颅内动脉瘤不是真正的肿瘤,但是一旦破裂比肿瘤带给人体的伤害更大,正常人如果感觉身体有异常,要及时去医院做MRI等一系列的脑部健康检查,如果问题不大,可以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要及时动手术治疗,这样才能保证人的生命安全。1颅内动脉瘤的症状颅内动脉瘤可以不停的扩大,对人体是很大的威胁,能够导致人出现一些精神失常,或者恶心难受,呕吐不停的情况,严重情况下会让人出现脑出血,造成偏瘫,刺激到人的脑膜对神经功能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障碍。动脉瘤的形状也不同,有囊状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以及梭形动脉瘤还有巨大动脉瘤等很多种类型,这些不同形状动脉瘤所产生的原因也不同,需要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有些人由于颅底骨折受伤波及到了动脉壁,造成颅内一些位置出血,这种属于假性动脉瘤,也有一些动脉硬化一系列引起的动脉瘤属于梭形动脉瘤,这种比较罕见。颅内动脉瘤可能产生在各种不同的,产生的原因也不相同,动脉瘤的大小和形状也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医生采用高科技医疗设备进行具体判断和治疗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动脉瘤如果破裂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有时人体因为过度劳累会造成颅内动脉瘤破裂,而有时动脉瘤破裂的时候几乎没有征兆,也有可能在患者进入睡眠以后出现,比较突然,所以有相关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观察自己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一旦不舒服不要拖延去医院治疗的时间,早治疗可以早避免意外的出现。2颅内动脉瘤的MRI表现MRI是磁共振成像术,属于影像诊断,1973年开始用在医学临床检测上,可以通过磁共振的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将人体内的信息呈现出来。MRI运用在颅脑内的效果最好,用MRI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够非常清晰的观察到颅内各腔室的情况,而且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观察,更容易判断病情,医生更能判断哪种方式适合病人恢复健康。MRI的诊断技术超过了CT的诊断技术,所以在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颅脑损伤后感染患者行全身与鞘注射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后感染患者中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41),对对照组患者行全身注射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行鞘注射抗菌药物治疗,对比观察所选患者的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疾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试验组患者脑脊液中的PCT水平、WBC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氯化物和葡萄糖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鞘注射抗生素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鞘内注射抗生素 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多发动脉瘤的不同治疗手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3月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多发动脉瘤患者 74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7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显微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较大差异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后,手术治疗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显微手术治疗患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各项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结论:为多发动脉瘤患者采取不同手段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能降低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时间,缩短平均的住院时间,可以作为多发动脉瘤很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多发动脉瘤 显微手术 介入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神经外科治疗中应用穿刺血肿消除术的效果。方法:在 2018年 2月到 2019年 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血肿患者中选取 72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分组,各 36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对实验组行穿刺血肿消除术治疗。分析 2组血肿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结果: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 p< 0.05)。实验组血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 p< 0.05)。结论:在基层神经外科治疗中应用穿刺血肿消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手术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基层神经外科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针对我们医院在2018年2月到2018年12月这个时间段所收治的动脉瘤破裂患者80例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是否出现疼痛症状、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以及方式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结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针对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充分表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入院的时候是否出现头痛症状、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和方法等。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精准有效的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并针对相关方面的愈后影响因素进行着重探究,以此为基准,选取最佳的手术时机,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最为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也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所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针对我们医院在 2018年 2月到 2018年 12月这个时间段所收治的动脉瘤破裂患者 80例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是否出现疼痛症状、 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以及方式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再结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针对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充分表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入院的时候是否出现头痛症状、 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和方法等。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精准有效的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并针对相关方面的愈后影响因素进行着重探究,以此为基准,选取最佳的手术时机,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最为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也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所在。

  • 标签: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入的动脉瘤患者 94 例,将其分为对照组( n=47 )和观察组( n=47 ) . 患者均采用运用介入治疗方式,跟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临床护理方式,对比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对比,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况、自理能力、身体机能、社会活动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评分结果差异比较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为 25.53% ,观察组为 6.39% 。明显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果比较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通过 探索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 , 结果表明,运用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较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护理广泛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鞍区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记录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准确率。结果CT和MRI在肿瘤类型的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有3例胶质瘤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咽管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7例漏诊;MRI扫描有1例咽管瘤误诊为生殖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漏诊。CT与MRI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检出率为89.71%(61/68),与MRI的98.53%(67/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CT(97.06%vs.88.24%)(P<0.05)。结论CT可显示靶区肿瘤的高密度与钙化程度,MRI可提供多方位清晰图像、定位准确、且敏感度高;两者各有优劣,但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颅内鞍区肿瘤 诊断意义
  • 简介: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安全性检测,保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安全性检测步骤和评价方法,分析评价5种不同品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机械精度、输出剂量和射野输出均匀性等指标。结果:经对5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检测,其等中心精度、光射野一致性、射野输出均匀性以及机架角度改变情况下的X射线输出剂量存在明显差异;而治疗床、治疗头及机架机械精度、输出剂量以及不同剂量率下X射线输出剂量差异不明显。结论:制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安全性检测价方案,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测,可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提供保障。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安全性检测 国产放射治疗设备 进口放射治疗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将脑外科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动脉瘤100例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基础组(n=50,基础护理)、干预组(n=50,干预化护理),分析并发症及预后状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动脉瘤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时运用干预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介入栓塞 干预化护理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此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就诊治疗的动脉瘤患者74例,通过患者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37例)和比对组(n=37例),比对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GC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GC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比对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相较于比对组的29.73%来说较低,P<0.05。结论在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手术治疗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3例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23例采取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7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5例、无效1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治愈2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5例、无效6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为47.83%;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2±5.3)分,对照组为(25.1±7.2)分;P<0.05。结论采用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未破裂动脉瘤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未破裂动脉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血压监控,对不良生活习惯、心理情绪、疾病认知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高危因素、疾病认知及血压控制、心理情绪、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未破裂动脉瘤病人的健康意识,改变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能对未破裂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护理干预 未破裂 颅内动脉瘤 病人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