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折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跟宽度和Gissane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8.57%,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恢复患者正常的解剖形态,治疗效果与保守治疗相比较更明显,手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跟骨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2013.6-2014.2间我院收治的18例骨折骨折撬拨后空心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应用AO自攻空心钉10例,应用AO加压双头空心钉8例,年龄24-60岁,男性16例,女性2例,骨折按sanders’s分型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1例。

  • 标签: 跟骨骨折 空心钉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侧L型入路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探讨避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骨折125例,男性98例,女性27例,年龄27岁-69岁。按照sanders分型I型2例,II型38例,III型80例,IV型5例,均选用外侧L型切口。结果术后8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年。其中有2例皮瓣坏死,3例伤口延迟愈合,其余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结论外侧入路术后皮瓣坏死与手术操作,保留皮瓣血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 标签: 跟骨 皮瓣 足背外侧皮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40例骨折术后后患者进行预防性应用赤木洗剂观察赤木洗剂对后足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我院赤木洗剂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40例AOFAS评分为76-95分,平均(86.6±4.2)分有效率为87.5%。结论赤木洗剂对于骨折术后后足疼痛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 标签: 赤木洗剂 跟骨骨折 后足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SandersⅡ型骨折的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45例,使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的B?hler角以及Gissane角与术前相比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结论在SandersⅡ型骨折的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闭合复位空心螺钉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大段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5-08采用搬运技术治疗的下肢大段缺损59例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结果59例均获得平均25(13~48)个月随访。未出现再次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出现膝关节受限23例,踝关节受限22例,断端不愈合11例,对线不良8例,皮肤软组织嵌顿7例,钉道感染7例,疼痛难以耐受4例,固定钉松动3例,成不良2例。并发症经过手术调整和积极护理均得到对症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和严重后果。结论搬运技术是治疗下肢大段缺损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护理也较复杂。术前积极宣教,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术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预防并发症发生。如出现并发症,积极护理。而搬运患者出院后患者及其家属较高的依从性是手术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

  • 标签: 下肢 大段骨缺损 骨搬运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5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患者的平均疗程为(24.8±5.6)天,80例患者中治愈72例,治愈率为90%,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97.5%,畸形愈合1例,未愈合1例。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骨端骨折 老年性 中医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量新鲜冷冻同种异体夯压移植治疗儿童纤维结构不良的愈合情况,探讨该方法治疗儿童纤维结构不良同种异体的优点和不足。方法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骨肿瘤科共有11例儿童纤维结构不良手术因取自体双侧髂骨移植仍不足,加用(或全用)大量新鲜冷冻同种异体夯压移植植。结果本组11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全身不良反应。未出现明显感染,术后均随访3-48月,搔刮骨缺损部移植全部愈合。结论大量同种异体夯压移植治疗儿童纤维结构不良效果比较理想,对需量大,且自体移植又相对较少儿童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同种异体骨 移植 骨纤维结构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手术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并防治并发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共45足),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改良的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其中,优29足,评分在90~100分;良10足,评分在75~89分;可4足,评分在50~74分;差2足,评分<50分,优良率为86.7%。结论关节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是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关键。对于SandersⅡ~Ⅳ型的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方面理想,尤其对于距关节面的骨折以及移位明显的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更为可靠,实施手术治疗是必要的,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另外重视对距下关节面的复位及重建距下关节面的完整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并发症。

  • 标签: 手术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更好的治疗骨关节内骨折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复位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骨折位置的恢复优良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手术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位置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可有效地提升患者恢复的优良率,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之间,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微创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的81例(84足)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均应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骨折患者Bohler角为(26.2±2.5)°,宽度(30.1±0.8)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经临床统计,恢复优良率为91.7%,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结论为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钢板内固定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钢板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不连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慢性骨髓炎,20例感染性不连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液循环,严格执行医嘱实施搬移,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保证搬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3例患者搬移过程中出现下肢疼痛,减慢搬移速度1d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搬移偏移,经调整得到控制;2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给予换药处理得到控制,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愈合恢复良好。结论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不连患者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骨搬移 外固定架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治疗股骨不连的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股骨不连患者13例,不连病例均进行LCP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治疗,并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8个月,所选病例均性愈合。结论;对股骨不连患者采用LCP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治疗,能达到性愈合。

  • 标签: 股骨 骨不连 植骨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干骨折牵引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6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37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馋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65%%,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8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牵引患者在治疗同时接受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避免出现牵引感染,确保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病痛,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骨牵引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小窗开颅与常规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行小窗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瓣开颅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为30~60mL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为60~80mL时,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为30~60mL时宜采用小窗开颅术进行治疗,出血量为60~80mL时宜采用常规瓣开颅术治疗。

  • 标签: 小骨窗 常规骨瓣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对于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纠正情况、Marylan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测量结果,P<0.01,说明两组手术治疗均使患者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得到显著纠正;两组治疗后Maryland足功能评分,对照组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1.6±17.8;观察组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5.1±29.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痛2例,切口异常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20%;观察组痛1例,切口异常0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者需要结合患者骨折损伤情况,结合不同疗法的优缺点,制定适宜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

  • 标签: 跟骨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撬拨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节镜下对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赘清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入我院接受关节镜下锥清理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40例患者治疗实施前后膝关节功能的评分标准进行对比,以及统计出患者出现的疼痛现象并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并对6个月后40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发现病患膝关节功能相比术前有了明显的好转,且膝关节的疼痛评分也显著低于术前,手术前后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明显,纳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锥清理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更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关节镜下 骨性关节炎 骨赘清理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大瓣开颅与常规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2006年9月~2011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大瓣组62例采用大瓣开颅术治疗,和常规瓣组60例采用常规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疗效、颅内压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大瓣组在术后疗效上与常规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内压变化方面,大瓣组比常规瓣组降压效果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瓣开颅术比常规瓣开颅术减压效果更明显,疗效更好,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大骨瓣开颅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8月治疗的32例38足跟骨折患者,均行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评测足部功能,其中21足为优,13足为良,4足为可,优良率达89.47%。其中2足切口渗出,经换药后自愈,1足腓肠神经损伤。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骨关节内骨折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 切开复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