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ICL和LASIK治疗角膜术后回退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法,选择了2018年4月至2023年9月53例患者,分为ICL治疗组(28例)和LASIK治疗组(25例)。结果:结果显示,ICL治疗组的感知质量得分显著高于LASIK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ICL治疗组的发生率低于LASIK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方面,ICL治疗组的满意度高于LASIK治疗组。结论:综上所述,ICL治疗相比于LASIK治疗在感知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 标签: ICL,LASIK,角膜屈光术后屈光回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角膜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IOL屈光度的计算方法18例接受过角膜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例,女10例分别用临床病史法和Feiz-mannis法及其计算图表方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后测视力,及电脑验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达到1.0.术后电脑验光值在+-0.5以内,以上两种方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病史法和Feiz-mannis法及其计算图表方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简单准确实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为角膜磨镶术矫治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不正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经积极的手术治疗后,眼部健康程度明显提高。术后3~6个月随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LASIK技术是治疗PKP术后高度不正的最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眼科 治疗 屈光不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2例(180眼)近视患者进行LASIK术。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6.00D,78眼;Ⅱ组-6.00~-9.75D,56眼;Ⅲ组≥-10.00D,46眼。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wk、1、3、6、12mo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小区直径。分析术后裸眼视力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后3mo裸眼视力0.5~1.5(平均0.95±0.27),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Ⅰ组正常眼(术后屈光度数<-1.0D)76眼(97.4%),回退眼(术后屈光度数≥-1.0D)2眼(2.6%);Ⅱ组正常眼49眼(87.5%),回退眼7眼(12.5%);Ⅲ组正常眼29眼(63.0%),回退眼17(37.0%)眼;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LASIK治疗近视是一种安全、稳定、有效的方法。术后回退主要发生在高度近视组,因此,在高度近视的LASIK手术度数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回退率,随度数的增加而给予适当的过矫,以期达到较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近视眼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回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延续护理模式对角膜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医院眼科收治的 92 例行角膜术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 n=46 ,延续护理)和对照组( n=46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在 角膜术后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延续护理模式 角膜屈光术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术后出现回退的原因,并使用ICL植入术矫正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方式获取样本资料,数据自2018年1月-12月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术后回退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盲选法下对样本数据中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实验组/n=45,给予参照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给予实验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植入术)治疗,指标对比选择视力、屈光度、疗效。结果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指标比较,在治疗前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改善效果更加理想,P<0.05;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术之后出现回退的问题,采用ICL植入术进行矫正,对于视力和屈光度进行治疗,整体疗效较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ICL植入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屈光回退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单纯矫正治疗对儿童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我院于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就诊的不正性弱视儿童 70例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 n= 35)、观察组( n= 35),对照组儿童应用常规视觉刺激训练方式治疗 ,观察组儿童应用单纯矫正方式治疗,比较两组儿童经视力矫正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弱视治疗总有效率 91.4%明显更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80.0%, P< 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 P< 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儿童不正性弱视应用单纯矫正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患者视力恢复,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单纯屈光矫正治疗 儿童 屈光不正性弱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LASIK术后回退眼和非回退眼角膜形态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42患者,42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术后出现回退眼和21例非回退眼,采用OrbscanII系统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前表面曲率半径以及后表面曲率半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中央角膜厚度方面,两组患者在同一时期的中央角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后表面曲率半径方面,前两组在同一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力回退组患者术后1周后表面曲率半径显著显著(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而非回退组术后1周的后表面曲率半径显著小于(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在前表面曲率半径方面,两组在同一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全角膜向前膨隆可能是导致LASIK术后视力回退的原因。

  • 标签: 角膜 LASIK 近视眼
  • 简介:摘要随着表现出不正症状的人越来越多,患病人群年龄也越来越低,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大。不正基本包括了近视,远视和散视三种。该文先将表现出不正的眼球与正常眼球相对比,结合形成原因,较全面地探讨了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的原因,并告诉人们如何健康用眼和预防不正。

  • 标签: 屈光不正 预防及矫正 健康用眼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不正状态的临床情况。方法对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诊治的107(212眼)例不正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儿童不正的临床表现。结果本组不正儿童中,主要以近视不正为主,且以女童居多。同时还存在散光,主要是以复性近视散光为主,其次为复性远视散光。结论当前,随着学习要求和压力的提高,使得儿童在学习中用眼频度加大,使得不正情况发生概率提升。

  • 标签: 儿童 屈光不正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丝状角膜炎的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愈时间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95.83%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1.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观察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丝状角膜炎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丝状角膜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3~7岁儿童视力异常及状态,为本地区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裸眼视力<1.0为视力低常,给予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远视眼494眼占90.48%;各类散光324眼占59.34%;近视眼52眼占9.52%;不正程度以轻度为主,占68.68%。结论3~7岁儿童视力异常者以远视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散光逐渐减少。应重视儿童时期远视和散光引起的视力低下,凡屈光度≥+2.50D或散光≥1.50D和混合性散光的患儿,均应配戴眼镜,以期提高视力和双眼视功能的建立。

  • 标签: 儿童 视力异常 屈光不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的类型与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08例2.5—14岁弱视儿童按年龄、类型及状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学龄前与学龄期弱视患儿之比为11;斜视性弱视占65.5%,不正性弱视占22.5%,参差性弱视占12.0%;内、外斜视性弱视之比为2.31,不正性弱视与参差性弱视之比为1.91;各类弱视的兴状态为,远视及远视散光占79.1%。近视及近视散光占16.1%,混合性散光占4.1%,正视眼占0.69%。结论儿童弱视的类型,年龄分布及状态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意义。

  • 标签: 儿童 弱视 屈光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治疗,观察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变化、总高阶像差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变化、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制瓣厚度、制瓣成功率、剩余角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矫正不正均有显著的效果,但飞秒激光LASIK术后高阶像差较低,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视觉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飞秒激光 角膜刀制瓣LASIK 屈光不正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手段以及远期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319例弱视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初次就诊的时候经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之后每隔半年到一年再重新进行一次验光活动,在验光之后要佩戴合适的眼镜,此外还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将红光闪烁、光栅、后像和刷治疗当做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如果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了单眼弱视或者是双眼视力的差距在2行以上,应该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这些患者辅助以遮盖治疗。如果患者在7岁以上,同时不能接受遮盖治疗,就应该给患者使用一些药物再服用思利巴3个月也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结果319例患者当中,随访的平均时间长度为5年,在579只眼睛当中治愈了530只眼睛,治愈率达到了91.54%,眼睛的情况出现明显好转的有49只,占到了总数的8.46%。不正性弱视和就诊时患者的年龄、弱视的严重程度以及注视的性质等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结论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矫正儿童不正性弱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其远期的疗效也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屈光不正 弱视 综合治疗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门诊就诊的不正患者眼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98例的眼科门诊近视患者进行散瞳后详细眼底检查,确定其有无眼底并发症的发生。对发现的眼底病变,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共发现存在眼底病变166眼,包括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出血等,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近视性不正患者发生眼底并发症并不少见,检查时不能忽视近视患者的眼底检查。

  • 标签: 屈光不正 眼底病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