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8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脱水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脱水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脑脊液置换术 高血压脑出血 破入脑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者进行脑脊液检验的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和对照组(轻症手足口病患者),两组患者均行脑脊液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增高41例(82%)明显高于对照组1例(2.5%),且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脑压、脑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轻症手足口病患者的脑脊液变化而言,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变化更为显著,通过脑脊液检验可为临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制定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脑脊液 检验结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6年9月我科脊柱术后发生脑脊液漏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观察的要点及护理体会。结果本组共54例患者,男32例,女22例,其中颈椎手术2例,胸椎手术13例,腰椎手术39例,脑脊液漏出现在术后1-3天,患者于术后3-10天拔除引流管,平均4.8天。其中2例发生感染,给予抗炎治疗;1例出现假性硬脊膜囊肿,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于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垂体瘤患者术后脑脊液鼻漏的护理经验和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7年5月92例垂体瘤切除术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脑脊液鼻漏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感染的治疗措施,7~10d痊愈。结论认为做好术后观察、适当的体位指导、妥善的呼吸道护理以及正确有效的腰穿置管外引流,有利于促进漏口的愈合。

  • 标签: 脑脊液鼻漏 体位护理 避免颅压增高 预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护理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供针对性护理;对比2015年1月-2015年12月行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20例患者提供的常规护理的满意度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根据对比分析,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行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2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人数为16例,占80%,排除药物及麻醉作用,出现头痛、恶心症状为8例,占40%;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4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人数为46例,占95.83%,排除药物及麻醉作用,出现头痛、恶心症状为9例,占18.75%;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制定合理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1。

  • 标签: 胸腰椎手术 脑脊液漏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探讨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脑脊液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括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常规方案进行,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方案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在7d、14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8(26.67%)、3(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7d、14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20(66.67%)、12(40.00%),对照组患者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现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为更好的治疗颅内感染,探究神经内外科脑脊液标本细菌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和其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内的脑脊液标本来做细菌培养试验、鉴定试验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结果分析细菌流行病学分布和耐药性。结果脑脊液标本中分布的细菌有革兰阳性菌(菌)、铜绿假单细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菌)在神经内、外科所占比例分别为67.2%、56.1%,铜绿假单细胞菌在神经内科革兰阴性菌(菌)、神经外科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4%、6.7%,鲍曼不动杆菌在神经外科革兰阴性菌、神经内科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7.8%、22.4%。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比较敏感,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比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位于神经外科较之神经内科对环丙沙星更为敏感。结论神经内外科中枢系统感染菌多为菌,有效观测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可以促进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神经内外科 脑脊液 ,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应用于脑外伤患者治疗中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50例,依双盲法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精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和不良随访结果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0%,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耐外伤患者行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脑外伤 微创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 护理要点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MR)脑脊液时空动态分析技术对症状性蛛网膜囊肿患者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临床确诊的症状性蛛网膜囊肿患者,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及16通道头颈联合线圈,进行MR头颅平扫及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T-SLIP)动态MR技术检查,获取影像数据。评价图像质量,记录病灶大小和信号强度,评估邻近脑组织及骨质受压情况。分别判断T2加权像(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及T-SLIP图像上病灶与周围脑脊液流通腔隙的交通情况,评价蛛网膜囊肿与外界沟通情况。结果:30例患者图像质量均较好,达到评估及诊断标准。T2WI序列及FLAIR序列无法显示囊肿与邻近蛛网膜下腔的交通情况;T-SLIP图像于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蛛网膜囊肿与邻近蛛网膜下腔交界处的脑脊液动态变化,其中22例为非交通性囊肿,8例为交通性囊肿。结论:T-SLIP技术是一种无创有效的鉴别交通性与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的方法,可为蛛网膜囊肿患者术前评价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 动态分析技术 蛛网膜囊肿